江西省南昌市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余志芳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激发热爱祖国古典文学的好课文。
【学情分析】
从内容上说,学生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早有耳闻,因此感悟课文内容并不难,关键是要体会课文的表现方法。从能力上说,这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要求锻炼学生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供了训练的素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是要着重注意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生字,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研读文本语言,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理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抓住课文的重点,摆脱通读通讲的毛病;注重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重视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时课件演示三国人物图片,在豪放、雄浑的歌曲声中把学生带入历史的画卷,让学生一下子就被古代文学的韵味所吸引。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们都知道关于《三国演义》的哪些知识,能谈一谈吗?
2、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知识。
3、老师补充介绍: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代著名小说家罗贯中的作品。小说讲的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争夺天下的故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船借箭》就是节选自《三国演义》。(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主选择读的方式来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小组合作读。
2、思考自学提纲,到课文中找答案:
⑴课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⑵周瑜要请诸葛亮做什么?他有什么目的?
⑶诸葛亮答应没有?他为什么要答应?
⑷诸葛亮请谁来帮忙?怎样帮?
⑸箭有没有如期造成?诸葛亮采用了什么办法造的箭?
3、请同学按照提纲的提示,来复述课文。
四、请各个小组联系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请每一个小组汇报朗读
五、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
1、诸葛亮是如何神机妙算的?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在草船借箭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回忆引入
1、昨天,我们初读课文了,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按课文先写了____接着写了____重点写了____最后写了____的顺序,再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2\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用了哪一个词来概括了(板书:神机妙算)下面就请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读书体会,读懂的地方用“!”作标记,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
二、精读分析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读后在旁边写上批注。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收获:
⑴围绕神机妙算先说说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
⑵围绕神机妙算谈谈读书的收获吧!
⑶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如:
知天文: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懂地理: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巧安排: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识人心: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肯定。
三、总结拓展
随着研究的步步深入,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足智多谋,智慧过人,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地上长出来的?那是怎么来的?想知道吗?真想知道吗?请大家课外阅读《诸葛亮全传》、《三国演义》第46回
【板书设计】
曹操周瑜交诸葛亮一定不敢(妒忌)造神机妙算
知天文懂地理
巧安排识人心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