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私立群星学校小学部 邵淑萍
【学习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生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教师补充《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
2、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按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陷害。
给文章分段:
一(1~2节):周瑜设计让诸葛亮造箭。
二(3~5节):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
三(6~9节):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
四(10):箭如期交付周瑜。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把第2段与第3、4、5自然段比照着读,加提示语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周瑜:气量狭窄 妒贤忌能;鲁肃:忠厚守信;诸葛亮:胸有成竹。)
四、读第6~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生默读课文,说说借箭的经过。
〖第一课时反思〗
让学生介绍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内容,教师在学生解说的基础上,适时补充。学生对《三国演义》对课文的兴趣一下便高涨了起来。在后面学习中无论是输理文章的脉络,概括主要内容学生显然都能够牢牢地把握住行文主线“借箭”,并顺利地完成了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诸葛亮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2、难怪周瑜自叹不如地说道,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3、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4、讨论交流:
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⑴知天文──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⑵懂地理──水的作用:
(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画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画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⑶知人心──利用曹操多疑之心:
(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知道鲁肃忠厚首信。(他果然不提借箭的事。)
识曹操:
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对草船借箭充满了信心,这是是自信、胜利的笑;笑曹操的不敢出兵,这是轻蔑地笑,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得意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宽厚的笑。)
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⑷周密巧妙的安排──船的作用:
(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总结:诸葛亮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都考虑到了,周全的考虑,再加上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
二、朗读体会人物的特征
1、师生分角色感受人物的形象。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三、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神机妙算。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诸葛亮: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神机妙算
周瑜:疾贤妒能、心胸狭窄
鲁肃:忠厚守信
〖第二课时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把3~5段和第2段比照着读试图给人物的语言加上提示语,再说说为什么这样加;探讨诸葛亮神机妙算,神在哪?算到了什么?这两个环节中举手发言的总是几个好学生,其他听的认真但却插不上话。以后机会多让给这一部分学生,多留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