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山东省威海市古寨小学 周迎春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下册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么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听同学们谈及自己家中养了很多鲜花,老师真想一一参观,但这是不可能的,别人家里的花我们怎么能随便看到呢?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德国,只需漫步于街头,你就可以随意欣赏到家家户户种植的鲜花,因为在那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先生一起去走进德国,感受那里与众不同的异国风情。好,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课文预习过了吧,下面咱们就来检查一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1、检查读词:

⑴出示第一组:

宇宙天性真切奇丽奇特脊梁

①指生读,纠正“脊梁”的读音及写法。“脊”的上半部分是先两边后中间。

②齐读。

过渡:看来这组词语比较简单,没有问题,那咱们就增加点难度,来看第二组,自己先练习一下。

⑵出示第二组:

莞尔一笑应接不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

①指生读。

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有魅力最有韵味的的语言,它集音形义一体。我们在读词的时候如果能够加上自己的理解,就一定会把词语读得有滋有味,听老师来读这两个词。谁再来读。齐读。

2、质疑导读:

看来词语大家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了,不知大家对课文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老师想出几个小小的问题来考考大家: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个国家?那里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们本文的作者季老先生曾在德国留学十年,那么德国给他留下了什么印象?

提示:

可以到文中的最后一自然段中寻找。

归纳: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并板书: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品读学文

1、朗读思考,体悟风情:

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那里景色的奇丽或是那个民族的奇特的?就请把这些句子画下来。然后把画出来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2、感受“景美”:

学生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⑴词语联想,初识美丽: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出示以上文字课件:

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画面,而“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又是怎样的情景。

②指导朗读:

师:整条街的花就像海洋一样,无边无际,多美的景色啊!谁来读读?指生读。

⑵情境创设,奇丽再现:

导语: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在那个德国小镇的街头,去感受那里美丽的风光吧。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①师配乐朗读,生闭眼聆听。

②交流想象。

③出示课件,小结:

瞧,正如大家所描述的一样,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人们每天徜徉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该是多么惬意、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呀!来,就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吧。你来试试。

师随时纠正不到位之处。

齐读!

⑶诵读美景,佳句积累:

这么美的景色,你想不想把它永远地珍藏在记忆中呢?那有什么好办法呢?赶快背背吧。你来试试。一起来,好吗?

3、领悟“人美”:

过渡:刚刚我们一起去走进了德国的街头,领略了那里奇丽的风光,花海畅游,花香阵阵,怪不得季老先生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生齐)多么奇丽的景色!那么,你又是从哪里能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奇特的?

⑴“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⑵“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①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出示以上文字课件。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比较,理解德国民族养花的奇特。

②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

师:如果你跟作者一样,第一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请读出这种吃惊、不理解。

全班自由朗读。

(读出吃惊、不理解。)

4、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⑴过渡:

师:的确,在德国,“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文中,作者用了一句更精辟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是哪句话呢?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课件文字并板书: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⑵结合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①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回归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我为人人”,哪些地方表现的又是“人人为我”?课件相机出示答案。

③季老先生看到德国人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做法,会想些什么?你又想些什么?(指3~5生谈)这一句话让我们想了这么多,这种境界真是颇耐人寻味呀!

④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找生谈。

(提示:班级图书角、值日生清扫卫生。)

5、回归文本:

⑴正是因为德国民众具有这种“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所以他们才能做到(课件出示并齐读):“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⑵于是就有了这令人感动的“人人为我”的和谐景象(出示并齐读):人们“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小结:此情此景,都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难怪他会由衷地赞叹道──“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6、寻梦之旅:

过渡:

转眼间四十五年过去了,斗转星移,时事变迁,当季老先生再次踏上这片他阔别已久的土地的时候,展现在他面前的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现在各位是季先生,我是一位记者,我想现场采访一下。

⑴“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探讨:

四五十年间可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唯有“美丽”没有改变,那“美丽”究竟指什么?生谈。

(预设:花美,环境美,心灵美。)

原来,在美丽的花儿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您会说──(生接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⑵理解: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您还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

找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老师也有自己的见解。老师在课前曾读过季羡林的《再返哥根廷》一文,其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留德十年,那座异域小城,在我的心灵深处,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而且,他还把自己离开德国时的心情也成了一首诗。(出示)由于当时社会形势很复杂,所以季先生在回国时不能从德国直接回国,而是途经瑞士,几经辗转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里的“旧邦”指的是哪里?(祖国)“客树回望”又是回望的哪里呢?(德国)是呀,这里既有对祖国的思念,又有对德国的依恋。

四、推荐阅读

过渡:

这里的故乡究竟指的哪里呢?正如人们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好书推荐:

他梦里的故乡究竟在哪里,就请大家到他的文集《德国印象》中去寻找答案吧。同时,老师想再向大家推荐季先生的两本著作《故乡明月》和《另一种回忆录》,相信读完之后,你一定会对他的思乡梦有了更深的了解。好了,同学们,老师向你们推荐了三本好书,那你们愿不愿意也向老师来推荐几本好书呢?你推荐什么?

2、生向师推荐好书。

3、回归主题:你们看,这种境界就是──

(生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奇特的民族!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