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 陈淑
【教材理解】
本文是人教版教材五下第八组课文的首篇,这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同时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色、风情的特点,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他的文风朴实自然,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它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因此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又要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设计理念】
在教学时,紧扣本组课文的单元主题,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挖掘作者对德国民族风情的感受为线索,充分研读“别人看到的花”与“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的句子,努力化抽象为形象,适当补充人物、时代背景,让学生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体悟情感、启迪思维,受到精神熏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程序】
一、课前
欣赏德国风光片。了解哥廷根大学。
二、了解背景,谈话揭题
引出季羡林,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且想一想课文写了作者几次到德国?
2、指导读难读的词语句子。
3、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作者几次到德国?出示季羡林与德国有关的经历,简单了解。
四、聚焦品读,感悟境界
1、快速默读课文:
划出别人看到的花是怎样的句子。
2、研读感受“别人看到的花”:
⑴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①自由读,个别读。
②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③出示补充材料品读帮助体会文中句子,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④回读句子,指导朗读。
⑵出示引读: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指名读,理解“花的海洋 应接不暇”。
⑶欣赏课件,此时,你正漫步在这样的街道上,你有什么感觉?背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别人看到了一个花的海洋,板书:
花的海洋3、研读感受“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
出示: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⑴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是什么?
板书:
脊梁理解“脊梁”。
⑵读女房东的话,理解“莞尔一笑”:
想象练笔:
我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那是我们觉得……
4、感受作者的体会,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五、小节内容,拓展阅读
1、四五十年前,20几岁的季羡林先生感受到了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今天,当他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他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体会。
2、布置作业:
⑴推荐阅读:
季羡林作品:《留德十年》、《重返哥廷根》。
⑵背诵第三自然段,默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脊梁花的海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