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私立群星学校小学部 邵淑萍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紧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习惯,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习惯,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养过花吗,看来你们都是热爱生活,爱美之人。能不能说说你们养花的目的是什么?好,这节课让我们去感受另一种养花之道。
2、板书课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齐读。
3、简介:
季羡林,语言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我们曾经学国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二、初读课文
1、标段序,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确。
2、想想可以分成几个自然段,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回忆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三、反馈交流
1、指名回答,总结:
课文共四个小节,分为三段:
第一段:(1)先写德国是个爱花的国度。
第二段:(2~3)接着回忆了我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的真切以及德国街头花团紧簇的情景。
第三段:(4)最后写故地重游的感受。
2、学习生字:
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紧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⑴指名找到相应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⑵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紧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应接不暇:暇,空闲。形容人或事太多,应付不过来。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琢磨。
⑶指名读词语。
四、再读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正音。
2、组与组之间循环评价。
3、师总评,奖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第一段:
⑴作者由美想到了?花,由花想到了?爱花的民族──德国。
⑵实际上这段想告诉我们:
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
⑶为什么不直接说,要这样绕来绕去呢?引人入胜,强调突出德国是个爱花的民族。
⑷用读表达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
2、第二段:
⑴德国人爱花的真切体现在哪里?
⑵花的脊背是指花的哪里?
⑶家家户户说明了什么?这已经成了当地的一种风俗。
⑷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对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风俗的赞美之情。
⑸读出这种感情。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了解了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风俗: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那么走在德国的大街小巷会让人看到怎样的景象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词语复习: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紧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应接不暇:暇,空闲。形容人或事太多,应付不过来。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琢磨。
2、内容回顾:
德国人有怎样的养花习俗?
二、学习第三、四段
1、第三段:
⑴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道,你看到了什么?
⑵学生读相关的句子。
⑶这让你感受到了?
⑷这一种境界指的是什么?
⑸“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体现在哪里?
⑹齐读该段。
⑺试着背诵。
2、第四段:
⑴美丽没有改变,美丽是指什么?
⑵多么奇丽的景色是怎样的景色?这个民族奇特在哪里?
⑶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养花习俗的赞美之情。
⑷为什么这时作者会“思乡”,他会“思”些什么?
三、升华主题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中包含着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2、这也是课题的由来。
3、你能举出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来吗?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充满异域风情的文章,教学时首先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其学习的兴趣,然后在充分的朗读前提下让学生输理文章的脉络,谈自己读文后的体会,异域的风情与现实产生了碰撞,学生带着新奇兴致勃勃地朗读品位优美的语言,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不但学得有兴趣,而且很扎实。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