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教师进修学校 徐芳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四年级下册 > 记金华的双龙洞 >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双龙洞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感悟游记的语言美、景观美,掌握游记的基本写法。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

二、整体感知,拟定游览路线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览路线。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为下面每个景点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1、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⑴走在路上,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路上”片断)

⑵看!“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这么多颜色放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让学生感悟“明艳”)

⑶有谁知道溪流为什么“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水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动的声音。)

⑷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想象路上的美景。(教师配乐朗诵)

2、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

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地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地在双龙洞。

⑴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洞口”片断)

⑵到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很有气势。谁能说说“突兀森郁”是什么样的景象?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也可以查字典。

⑶从洞口“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我们可用一个字概括外洞的特征。(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外洞”片断)

3、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过渡:

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洞的孔隙。

⑴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

⑵小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请看录像,小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孔隙”片断,配录音介绍。)

⑶请一学生上讲台,以椅子当小船,模拟作者的动作,想象作者是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

⑷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的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师指导朗读)

4、驰聘想象,分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

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我们就到了内洞。

⑴学到这里,大家知道双龙洞里的“双龙”其实是什么吗?(学生踊跃发言)

⑵游览过溶洞的同学见到过石钟乳、石笋,谁能给我们讲解一下石钟乳和石笋是怎样形成的?没有游览过溶洞的同学也别遗憾,老师这就带你们观看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些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给它们取上名字好不好?(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内洞”片断,呈现一些千奇百怪、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让学生畅所欲言。)

⑶默读,想想“内洞”有什么特点。(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师生概括。)

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1、找“向导”,拟顺序:

⑴课文里有一个“向导”陪着我们一路游玩过来,大家知道它是谁吗?(引导学生从泉水着眼,再拟游踪。)

⑵做个小练习,把溪流的走向填下来。(教师点击课件中“溪流走向”)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深黑的石洞)

⑶这个“向导”不仅陪着我们,一路上也陪着作者,想想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游览线路”。)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深黑的石洞)

作者进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同。以溪流走向为中国,再拟游览顺序,使学生对作者“溪水流向、景点转移”的写作顺序有清醒认识。

2、品语言,学写法:

⑴我们学习这篇游记,不仅是欣赏蕴涵在游记中的语言美、景观美,还要学会游记的写作方法,指导我们的习作。

⑵这篇游记篇幅不长,但给人印象深刻。作者是怎样把一次游玩写得这样精练生动的呢?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⑶师生共同归纳,让学生领悟游记融情入景、巧抓特点、总分有序等写作方法。

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1、双龙洞游览完了,我们就要坐车回去了,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给大伙说说?

2、暑假要到了,我们可以借鉴这篇游记的写作方法,把我们在暑期里印象最深的一次游玩写下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