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小学部 薛娟
【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教材分析】
自然奇观这一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
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7、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8、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分为三个模块:
1、模块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模块二:
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3、模块三:
实际能力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实施说明】
此教学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流程指示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教师循着这条路径可以有目的的实施教学。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项目凸现出来,进行板块设计,需要对每一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的思考。教师在实施时要随机应变。板块只是一种构思,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灵活处理。
【模块一·感知整体内容】
〖学习内容〗
《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
〖教学流程〗
1、自由阅读自然奇观这一组课文,说说各个景观给你的初步印象,板书四处景观的主要特点。
2、找一找,画一画:
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交流画出的内容,指导朗读。
3、自由读《五彩池》:
知道五彩池的具体位置,景物特点,以及水池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4、总结:
五处景观的不同特点,说一说:那处景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板块设计〗
一、板块一:导入
介绍你最喜欢去的地方,用简单几句话说一说那个地方给你的印象。评一评,谁说得好?为什么?
二、板块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
1、生字词:
随课文记忆字词,读准确、写正确。
说一说,怎样认记这些生字。
提醒大家一些难写的字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提醒学生)
听写本单元词语,看看学生巩固的如何,及时纠错。
2、课文的理解:
自然景观──由浅入深: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不理解的内容;再读课文,解决不懂的问题;简单交流四处景物给你的初步印象;总结出这四处景物的主要特点;默读,深入文字理解人物,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景物的这些特点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以自学为主:
自由读两篇文章,请教同位自己不懂的内容;边读边画,哪些语言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及时总结出景物的特点。
三、板块三:读的设计
1、读正确、流利:
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接读课文:
边读边评价。
找出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或请教他人。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
⑴《自然景观一组》:
说说评评:
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和样子,《鸟的天堂》里大榕树以及鸟的活动样子,自由练习说(读)评书活动,评价,谁说得好,好在哪里;画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样子的语句,自由读一读,给大家读一读,让大家眼前仿佛听到了潮的声音由小到大,到天崩地裂;看到了潮越来越近,由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评价读;大榕树的静态描写,读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鸟多鸟美鸟欢的动态描写,以读书的形式来指导,画出这些优美的句子,大家都来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好,最美。可选几段精彩的背诵下来,做到声情并茂。并把树和鸟联系起来,树茂鸟多,鸟欢树旺。
⑵《雅鲁藏布大峡谷》:
重在读和评:
画出文中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具体数字描写、景物描写的句子,通过你的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高,美,奇,边读边评价。初步体会文中的一些说明方法。
⑶《火烧云》:
边读边想象:
文章3~6自然段,读一读这些段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觉,并边读边想象,还可以画一画天空中的火烧云。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刚开始的霞光把大地变成什么样了,地上的事物有什么变化,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边读边评价。还可以在吃完晚饭后,带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让学生学会观察,正确地表达。
【模块二·探究景物写法】
〖学习内容〗
《自然景观一组》、《五彩池》(4课时)。
〖教学流程〗
1、回顾四篇课文中景物的特点,出示例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总结出描写方法。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总结出描写方法。
3、全面交流,总结描写方法,进一步指导朗读。
4、摘抄四篇文章中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
5、拓展:
阅读课外书,摘抄描写景物的精彩片断,交流课外搜集的精彩片断。
〖板块设计〗
一、板块一:景物描写方法的概括
1、由一个例子引导(出示《观潮》的样子、声音描写一段文字)出描写景物的方法──动态描写,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读出自己的认识。
理清样子和声音的变化:
样子:
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
声音:
隆隆→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2、自由阅读四篇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们属于哪种描写?
(预设:《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第二段的具体数字描写,写出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高,长,深;《鸟的天堂》中的12、13自然段的动态描写,写出了鸟多、鸟美、鸟欢;《火烧云》中的3、4、5、6自然段的语言描写,写出了云的变化之美;《五彩池》中通过池水颜色变化原因的科学说明,描写出了池水颜色的美。)
3、进一步总结板书出这些描写景物的方法。
4、现在再让你谈一谈你喜欢的地方,你会注意到些什么?尽量用上总结出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板块二:语言的积累
1、讨论:
若把这一单元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应该怎样分类才好?
(预设:词语、句子按描写景物的动静态、比喻、拟人、数字说明等分类记录。)
2、按照我们讨论的(一种或几种)分类方法,把词句分别积累到我们的“阅读记录卡”上。摘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3、交流“阅读记录卡”,选出出色的进行展评。
三、板块三:读的训练设计
在体会到描写的好处之后,进一步认识景物的美和壮观,用自己的心声读出景物的特点。
1、《自然景观描写一组》:
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火烧云的千变万化的语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写出景物的特点。让我们大家听一听你声音下的自然景观美吗?壮观吗?奇特吗?
2、《五彩池》:
体会表达效果促读:画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这样表达有什么好的效果?再去读,就能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了。如:
有的像……有像……有像……有像……“五光十色,更加瑰丽,就在人间,不再天上,体会这些句子和词语的好处。
特别是倒数第二段,用科学的解释,告诉我们池水的颜色为什么会不同,让人们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同时解决了人们的疑问和名字的来历。
【模块三·我会说我会写】
〖学习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
〖教学流程〗
口语交际(包括词语积累等,对景物的了解),习作(学生自己写景物)交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
一、板块一:基础知识
1、词语:
积累“涓涓细流、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等词语,尽量在自己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运用。
2、句子:
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描写动态静态的,也可以是描写声音样子的。
二、板块二:口语交际设计
1、交流景物特点:
学习本组课文,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讲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可以讲课内的,也可以讲课外的。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
3、相互评价:
⑴这些景物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⑵他或她讲得生动、具体、形象吗?怎样才能做到生动、具体、形象?
三、板块三:习作设计
1、交流经验:
已经进行了近三年的习作,你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经验?
2、确定景物特点: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写。
根据你的经验和交流后的收获,你想写什么?为什么?
3、动笔:
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意识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把想写的景物写出来。
4、自我评价:
你觉得与以往的写景习作相比,这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5、相互评价:
互相交流习作,进行评价,教师引导,注意与整组课文的联系。
四、板块四:交流收获
1、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
(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2、朗读四副写景的对联,注意节奏美,对称美,意境美。并熟读背诵。
3、你建议同学们去参观哪处景物?为什么?
4、办一期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