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绥中县城郊小学 王坤
【教材简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编者在文尾提供了一个“资料袋”,不但介绍了月球上的引力,还介绍了月球上环行山的命名,以及以哪四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给这些山命了名,也意在激发学生长大后了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与此同时,课后第三题收录了一些写月亮的诗句,赋予了教材诗意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设计理念】
探索奥秘是人类的天性,每个正常人都有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谜”是推动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谜,试图去揭开这些“谜”,这本身就是一个孕育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本教学预案力图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引导孩子在与文本、文化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把“谜”播种在心田,使之成为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艺术上,努力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去想象、去构思,培养学生的科幻意识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合作探究,获取多元智慧,提高学习成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2、揭示课题,板书: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
由课文第一段导入,既使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同时也为新课起到了连接的作用。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和资料袋:
⑴(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⑵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
⑶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将学生带入神秘的太空中,以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文的兴趣。
⑷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
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体验读书的快乐。
⑸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
(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咦,他们是怎么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2、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⑴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全班交流)
⑵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⑶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你们共同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⑷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着眼于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⑸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⑹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教学中以“知谜”、“探谜”为主线,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不断质疑的兴趣。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培养了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学生说)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的服。
2、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课件展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丰富自己的积累。
3、课后收集一些感兴趣的月球资料与大家交流。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和科学家们一样都对月球有很大的兴趣,有志气有决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会被人类开发和利用。
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齐读)
五、板书设计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十分奇异)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教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二是要抓住“谜”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节课以“月球之谜”为“支点”,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广泛搜集资料,了解月球之谜,感受月亮文化,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科学奥秘的情趣,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这节课,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比如说,随手积累的习惯、边读边想象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乐于写作的习惯等。我相信,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会让人终生受益。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