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舟嵊小学 刘佩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从“我们”做风筝时对幸福的憧憬和希望,到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以及到丢风筝时的伤心,找风筝的期待,都把童心、童真、童趣刻画得淋漓尽致,也表现出了作者对童年幸福时光的深深眷恋。开放性的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上也值得挖掘和开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会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并理解“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一方面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进行换位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一篇和学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放风筝是每个孩子都向往的事,我紧紧抓住这点,让学生加入文中小伙伴做、放、找风筝的行列,让学生的心情被风筝牵着走,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深入体验心情的变化,激发起学生想把自己的内心体验表达出来的愿望。另一方面,我以“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这句话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层层深入体验──做风筝时充满希望,放风筝时放飞了希望,寻风筝时仍满怀希望,从而在读中共鸣,在读中步步升华情感──童年真的是太美好了。总之,我力求在浓浓的人文情怀关爱中,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心灵和情感的熏陶而提升。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前上学生去放一次风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憧憬、依然、凌空飞起、田埂、水磨坊”等词意思。
3、精读1、2自然段,感受“我们”做风筝时的憧憬和希望。
〖教学过程〗
一、激质疑,导入新课
1、回忆激:
板书:
风筝同学们,放风筝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课前老师就带大家去放了风筝。一谈起放风筝,同学们都两眼放光,那你能谈一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2、质疑导入:
如果给我们的那次经历写一篇作文,你的题目是什么?
(答案预设:放风筝,一次快乐的回忆……)
今天,我们要走进贾平凹笔下的《风筝》。看看你们取的题目,再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产生?
(答案预设:为什么不取放风筝?他想用风筝寄托一种怎样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带着刚才的疑问,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接读课文,正音,顺机理解“憧憬、依然、凌空飞起、田埂、水磨坊”等词意思。
3、初步释疑,感知内容: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取《风筝》而不取《放风筝》了吗?
根据回答板书: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4、再读课文,继续质疑:
学习是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再读一读课文又有什么问题产生呢?
(答案预设:为什么要写做风筝?为什么要写水磨坊…)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读感悟:
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杯浓浓的酒,童年的回忆永远是最美好的。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伙伴们做风筝时的心情吗?
(快乐,兴奋……)
⑵细读感悟:
贾平凹爷爷要把我们带入他童年时做风筝那快乐的一幕。请你细细地去读一读、品一品第二自然段,你能加入他们的行列吗?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快乐吗?把有关词句圈圈、划划。
(各自──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机出示:
①“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根据回答点红“精心”和“憧憬、希望”。)
角色转换:请问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憧憬什么,希望什么呢?
指导朗读:把你的憧憬,你的希望用朗读表达出来──
(各自──指名──齐读。)
②“风筝做好了,却什么都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根据回答点红“依然”,“幸福鸟”。)
角色转换:你们为什么取名叫“幸福鸟”呢?还把名字写在上面,这么糟糕的风筝不难为情吗?
指导朗读:因为我们热情涌动,因为我们把希望筑进了风筝,所以我们快乐,所以我们幸福。
(各自──指名──齐读。)
⑶朗读全段。
2、小结: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一定要把自己融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同命运共呼吸,这样你才能真正找到阅读的快乐。
四、课外延伸
1、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
2、去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8自然段,深入感悟“我们”放风筝,丢风筝,找风筝的心情变化。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童年的生活的确是五彩斑斓呀!连一只不象样的风筝因为是我们亲手所做,因为它满载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所以风筝变得这么美丽,所以我们变得这么幸福。
(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齐读。
2、过渡:
带着装满希望和幸福的风筝,让我们一起去放飞它吧。
二、精读“放飞”,体悟情感
1、读读悟悟:各自读读3、4两节,你们尽情地去放飞吧,读完后,能告诉我你们的心情如何,好吗?(各自──指名)
(答案预设:无限快乐、兴奋化成极度的难受……)
2、重点感受“快乐”:
⑴从“风筝”中感受快乐:
同学们,放风筝最大的快乐是什么?(风筝能飞上天。)
能把风筝高高地放上天,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呀!请你再来读读三四两节,把描写风筝飞上天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各自──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顺机出示,指导朗读:
①“……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②“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
此时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
(句式: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 也飞起来了。)
再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师激指导朗读:是呀!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希望也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幸福也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快乐飞起来了。让风筝在我们的朗读中越飞越高吧!
(齐读第三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③“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风筝真的飞到了云彩里吗?
(句式:风筝飞到云彩上,我们_____。)
师激指导朗读:就让我们变成风筝一起飞到天上去吧──
⑵从“我们”中感受快乐:
不光风筝为我们述说着快乐,我们自己更是抑制不住的快乐,请你再拿起笔,把描写我们放风筝快乐的词句划下来读一读。
根据学生回答顺机出示,指导朗读:
①“……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拼命地奔跑。”
(根据回答点红“快活”、“拼命”。)
望着高飞的风筝,你们会喊什么?一起把你的的希望,你的幸福,你的快乐喊出来──
引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
②“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换位采访:你们真的不累吗?
(快乐使我们忘记了累。)
3、感受伤心:
⑴师配乐范读:
快乐的时光似乎总是短暂的。“忽然……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⑵感受心情:
同学们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伤心、沮丧……)
⑶读词品句:
文中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的悲伤,你可以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他们的难受呢?
(点红:“嘣、抖动了一下、极快、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风筝:线嘣的断了,我们的心也嘣的碎了,风筝极快飞走了,我们的希望也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你望着精心制作的风筝一下子不见了,你望着手中纂了一天的风筝,极快地消失了,你会喊什么?
⑷入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刚才还快乐得像在飞,一下子难过到了极点,谁都不愿意接受呀!让我们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三、细读“寻找”,发散思维
1、师配乐引读。
2、感悟心情:
此时你们想怎样形容你们的心情呢?(垂头丧气)你垂头丧气的时候表情怎样?
你们真的丧气了吗?(没有。水磨房燃起了我们的希望。)现在明白作者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笔墨来写水磨房了吗?(水磨房里也有他们许多美好回忆。)
3、指导对话朗读:
望着远处的水磨房他们脸上的表情──(充满希望)正如他们做风筝时一样──(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望着充满希望的水磨房他们又回怎样的对话──(分男女读对话)
4、想象写话:
找着了吗?课文没有把答案告诉我们。你能把你想象的结果写出来吗?如果能把你的心情也能刻画出来就更棒。
四、总结全文,课外引申
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每一个人的童年里都装满了七彩的童话。你学了这篇课文心动了吗?赶快也把你的幸福、快乐记录下来吧!试写《放风筝》。
【板书设计】
云彩
快活千呼万唤
我们做
放风筝垂头丧气
找(希望)(希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