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城中小学 刘嘎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一年级下册 > 春雨的色彩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 们”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会写“你、们”等字。

【用具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课文语言优美,贴近生活。课前让学生自己观察春天的景色、春雨的样子,说说春雨是什么样子的?教学时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朗读,通过优美的画面和生动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多读多体会,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在对课文充分感悟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说说“春雨还可以是什么颜色的?”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力。学习字词时教给自学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想办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我们学过一首唱春雨的歌曲《春雨沙沙》,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同学齐唱)

春雨沙沙,飘落在大地、树梢,花朵上。春雨像乳汁一样滋润着万物,大地呈现了勃勃生机带给我们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优美的课文《春雨的色彩》(板书)

二、初读、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第一遍读通课文,第二遍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2、我当小老师:

同学互教生字词,教完后检查同桌,纠正同桌的错误。

3、教师抽查:

学生排火车认读,出现错读请“小修理员”修理。

三、朗读感悟

1、春雨是什么样子的,春雨有什么声音呢?(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线、沙沙沙”。

2、春雨中,几只小鸟在争论什么呢?(自读2~5自然段)

读完后,把你的理解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讨论,课件随即出示图片、文字。

3、(课件出示小燕子、小黄莺、麻雀的图片,及他们说的话)

⑴他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呢?他们为什么这样想?

⑵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地方,课文用了不同的动词,能找出来吗?

出示:春雨落到草地上、淋在柳树上、洒在桃树上、滴在杜鹃丛中、落在油菜地里、落在蒲公英上。(朗读体会)

⑶出示头饰激趣:

你喜欢哪只小鸟,你就读好它的话,等会上台表演。(学生自由练读。)

4、你觉得春雨是什么颜色呢?你能像小鸟一样说一说吗?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说一说)

四、分角色表演,加深理解

1、多种形式练读课文,小组内读,同桌互读,比赛读,分角色读。

2、小朋友们,让我们变成几只小鸟,到春雨中感受一下吧!

分角色表演(除课文中的角色外,可以加上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2、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绿色

麻雀红色

小黄莺黄色

……

〖教学后记〗

学生对春天的景色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学生朗读地都非常富有感情。并能通过朗读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说出春雨是五颜六色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学会评价。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二、学习生字

1、小组内自学:

(出示本课的生字:线、论、趣、题、底、颜、欢)

先正确拼读生字,然后再说说我认识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认识的?教教别人。

2、集体交流:

请学生说说识字的方法。

如:通过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是──题、低──底、软──欢

出示“淋、洒、滴、油”生字,让学生自己来区分,并通过组词来加深印象。

4、识字小游戏:

猜字游戏,抢答游戏。

5、词语加油站,给生字找几个词语朋友,比比谁说的词多。

结合扩词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滴:雨滴水滴泪滴汗滴

欢:欢乐欢笑欢喜欢迎

题:题目数学题问题课题解题

四、学习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你、们、红、绿、花、草

同桌互读这些生字:

⑴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你认为每个字的哪些笔画最关键?

⑵教师范写,学生评价。

⑶学生在音乐声中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⑷展示、评价并作适当修改。

五、拓展练习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跟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春雨的色彩

你们红

绿花草

〖教学后记〗

在学习本课的生字时能很快的拼读,识字方法也多种多样,如采用换偏旁、同音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但是“趣”“洒”这两个字的读音容易出错,应该进一步指导纠正 。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占格位置不好把握,因此学生占格时占的不大到位。“绿”字的书写容易出错应加强练习。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