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识字3》教学设计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桂平镇城西小学 卢春玲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一年级下册 > 识字3 > 《识字3》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有各种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们,我们大家都爱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识字3就是描写一些自然景观的,而且它还是一首对子歌,你们有兴趣读一读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导语,不仅能引起学生对本组教材的兴趣,而且能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努力读通句子。

2、指名(多人)试着读课文。

3、齐读课文。

4、用笔划出生字,自己学一学,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一定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再和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理解词语,学习生字

按小节学习课文,学会生字,弄懂词语的意思。

1、第一小节:

⑴指名读第一小节。

(大屏幕展示第一节的文字和图片内容)

⑵自由读读一下这些字:

(课件显示以下生字:雾、霜、霞、朝)

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用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字?

①“雾、霜、霞”三个字都是雨字头。

②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所见情景或者观察图片,联系实际识字:

什么时候分别会出现这些自然现象?谁见过,分别是怎么样的?

练习用这些生字说话。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还小,但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在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包括对语言的吸收和对大自然的认识等等。因而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把生活的经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有利于他们全方位的的发展。

③穿插朗读、学习词语“朝阳、晚霞、晨雾、秋霜”:

能找到与这些词语相对应的词语吗?比较下面的两组词语:

朝阳──夕阳

朝霞──晚霞

(有条件的话欣赏早、晚不同的太阳和霞光风光图)

设计意图: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极大的发展潜力,更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活力,尤其在低年级适时适度地运用更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⑶练习朗读这一小节:

“云对雾”和“和风对细雨”,去掉“对”字读一读。

“云雾”是一个词语,“和风细雨”是一个成语。

再读。

2、第二小节:

⑴齐读一下第二小节。

(多媒体展示)

⑵出示其中的五个生字,并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及时正音。

⑶说说你有好方法可以更快地认识并且记住这些生字,包括字形和生字的大致意思,如:

比较“蝶、蜂”字形的异同。

用这些生字分别组词或说话。

猜字游戏:

王先生和白先生同坐一块石头上──“碧”……

设计意图:再次体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当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移到学生身上以后,也许会出现很多奇迹。

⑷多种形式朗读这一小节:

“万紫对千红”去掉中间的“对”字再读一读──万紫千红。

这也是个成语,读成语,欣赏多媒体图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当你看到这万紫千红的景象时你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当学生看到丰富的画面时,一定会兴趣盎然,尽情发言,也许还会出现一个小高潮。

3、第三小节:

⑴齐读第三节。

⑵说说怎么认识并记住其中的三个生字──“李、杨、秀”。

⑶在这一节中也隐藏着成语,你能找出来吗?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设计意图:在上几个成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由对子变成成语的方法。用找一找的方法教学还能激起更多学生更大的兴趣。

⑷看一看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景象:

(出示多媒体图片)

这么美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来保护,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树立环保意识,千万不要去破坏环境,伤害小动物。

设计意图:在初步认识自然,真切感受自然的基础上,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适时有效。

四、巩固练习,掌握生字

1、多种形式抽读生字卡片:

如打乱顺序读、去掉拼音读、抢读、开火车读、读字组词等等。

2、读多种形式读课文:

如分男女生对读、去掉“对字读等”。

3、背诵课文。

五、书写指导

比较“禾”在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注意“秀”的第六笔。

六、课外延伸

1、补充学习几则对字歌,例如:

长对短,方对圆,黑夜对白天。

猫对狗,马对骡,山羊对骆驼。

鸡对鸭,牛对马,白鸽对乌鸦。

蚯蚓爬,蟋蟀唱,蜜蜂嗡嗡叫。

黑对白,红对绿,山川对河流。

梨对桃,杏对枣,苹果对香蕉。

猪对牛,兔对猴,花猫对黄狗。

2、试着编编这样的对字歌。

【评析】

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要编这样的对子,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文字组织能力。鉴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要求无须太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