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简介
一、教材结构体系
本套教材(1—6年级)采用主题单元的组元方式,结构简约,条块分明。每册安排9个单元,每单元以主体课文为核心,由“阅读” “能说会写” “语文七色光”三个板块组成。三个板块内容均围绕同一主题设计,前有铺垫,后有延伸,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组元方式体现了简化头绪、注重整合、联系生活、加强实践的理念。
二、教材特点
1.优先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再以阅读能力的发展带动识字、习作、口语交际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突出了提前阅读、大量阅读的特点。选文鲜活精美,之前教科书中未出现过的新课文占到全套教科书选文的40%以上。口语交际和写话(第二学段为习作)自成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
2.注重搞好幼小衔接,打好学生的汉语拼音基础。
本套教科书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15课“拼音与识字”的教学内容,力图使学生从初入学就接受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在教学要求上突出多层次,为音节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方法,以适应不同程度师生的教与学。
3.设计了两个导学人物——龙龙和文文,贯穿在每个主要学习环节,由他们参与、引领、点拨、提示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通过人物导学可以自然地向学生渗透学习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和发现的本领,学会多种学习方法,并把获得的方法迁移运用于其他的学习活动中。
三、教材配套资源
教师教学用书
教师教学用书配合教科书逐课安排了“教学要求”“教材说明”“教学建议”“资料”等,内容丰富、具体,又不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过多过细的干预,在辅助教学的同时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留出了可发挥的空间。
小学语文阅读资源
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教科书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的好帮手。
语文练习册
与教科书中每课相对应设计练习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进一步拓展。
写字
将课文中出现的需要认、写的字按顺序排列,给出正确、优美的范字,同时配以对字的结构、笔顺的讲解,并给学生留出了大量练习的空间。
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检测卷
包括与教科书各单元配套的检测题、期中试卷、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朗读磁带
朗读磁带的内容包括教科书中的文章,由著名专业播音员用标准普通话朗读,声情并茂,可供课堂教学和课外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识字卡片
识字卡片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印在卡片正面,将注音印在背面,方便教师教学使用,也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中学到的字词。
新教材 得人心
于建文
近两三年,我省小学语文界,包括一些学生、家长,经常谈论的热点话题就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他们那欣喜、兴奋的神情中可以看出,这一定是一套非常出色的教科书。佳木斯市第六小学特级教师齐秀娟说:“我从教37年,一直担任低年段班主任工作,曾教过几套教材。回顾这几套教材,我感到现在教的教科版教材是最好的,它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又不失知识的夯实……特别注重识字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识字,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真是深受学生、家长、老师欢迎的好教材。”萝北县一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激动地说:“我教语文三十年了,用过多种版本的语文书,但从没见过这么好的语文书,简直是太美妙,太出色,太神奇了!在我退休之前,能用这套教材上几堂课,真是太幸运了!”
一套教科书的出台,能够引起这么广泛,这么热情,这么高的赞誉,实在是少有的事。那么它究竟好在哪里呢?就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我省十几个县市的几十所学校。所到之处,老师们争先发言,气氛异常热烈,似有数不胜数,不胜枚举之意。大家在谈到这套教材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新”。概括地说是理念新。大家认为这一套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很好地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恰当处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重视学生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教材广泛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为学习语文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教材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这些理念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文的突破
这套教材的选文有三点突破。一是新篇目占35%左右,增强了教材的时代气息。如一年级上册的《小溪生病了》唤起的是环境保护的意识;一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介绍的是宇航员的生活趣事;二年级下册《一群光头男孩》反映的是人们之间的理解与同情,对弱者的尊重与帮助;三年级上册《女主人与乞丐》说明了自尊与自信的重要;三年级上册《拐弯儿处的回头》加深了对父爱的体会。新篇目增加了,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优秀的传统篇目,如《狼牙山五壮士》仍占有一定的比例,让学生不忘历史。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人文内涵,逐册为孩子们展示了古今中外的人、事、景、物。其中蕴含的情感真切动人,绝非“喜怒哀乐爱恶惧”所能包容。这些篇目引导着孩子一步一步走向真善美的境界,字字句句如无声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佳木斯第六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说,这些课文“就像在讲述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教会孩子如何做事。如《小闹钟》一课教会了女儿按时起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鹰学飞》一课,教会了孩子要刻苦学习努力进取。难怪女儿爱不释手,同时也让作为家长的我惊喜不已。”三是选文不拘一格。这套教材的选文不再仅限于独立成篇的千字文,而是灵活多样,既有长篇小说节选,如《杨子荣打虎》;也有根据中篇童话缩写的《丑小鸭》;还有某一专题的精彩片断集锦,如《风雨》。这些新颖的形式,使诸多文化精品和美妙的文字冲破篇幅的限制,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尽享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多元文化的丰富多彩。
二、体例的创新
这套教材不再按读写知识的系统来安排单元,而是采用主题单元的体例。每单元包括阅读(含主体课文、“快乐读书屋”)、“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三个板块。各板块围绕着同一主题,相互配合,互为支撑,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优势,克服了不少教材单元主题不集中,选文与各项活动,尤其是口语和作文训练相脱节的弊端。
教师们反映,以往的拼音教学,一般要用6到8周(约60课时)的时间来集中进行。尽管老师们费尽心机,努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但刚入学的孩子在每堂语文课都要接受这种纯技能性的训练,难免感到单调乏味,甚至厌烦。谈起这套教材的拼音教学安排,教师们喜形于色。新教材把学习拼音和学习儿歌、识字综合起来。这三项内容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再加上漂亮的插图,每课都营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学会了汉语拼音,还发展了语言、丰富了知识,并且很轻松地认识了一些汉字,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这套教材,在音节的拼读或直呼方法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使教材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从我们走访的学校看,多数学校采用的是直呼方法,因为几年前他们对直呼音节教学已得心应手。这样的学校,学生在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就可以阅读任何一篇注音读物了,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我国著名小学语文专家方智范、崔峦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说:“一些教改实验地区、学校,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适当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这种弹性的安排“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
在识字的字序安排上,这套教材也有独到之处。以往的教材安排识字,单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严格遵循由简到繁,由独体字到合体字的原则。但这一原则常常与学生的用字需要,即读写需要产生矛盾。如“的”是汉字使用频度最高的一个字,但由于没有学“勺”,就无法先学“的”。诸如此类的还有“奶”,孩子们经常见到讲到这个字,但不学“乃”怎么能先学“奶”呢?不学“吾”怎么能先学“语”呢?教材的编写陷入了窘境。这套教材尊重但不拘泥这一原则,在这一原则与学生发展需要相矛盾时,优先选择后者。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没学过“乃”,却写出了“奶奶领我去公园”。这种安排看似违背原则,但以学生为本才是更高的原则。老师们高兴地说:“现在学生识的字,正是他们急于认识的字”。老师、学生、家长都高兴了,还担心谁不高兴呢?
“语文七色光”一改以往“综合训练”的严肃面孔,注重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开放性。教师们最感兴趣的是其中的“日积月累”和“知识窗”栏目。“日积月累”为学生提供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丰富的语言材料,如名言、警句、谚语、成语等,这种积累语言的功效是独到的;“知识窗”对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方面的作用也是一般教材没有的。有的老师自豪地说:“我们的学生小学毕业后,知道的东西是其他学生比不了的!”
三、资源的开发、利用
“生活处处是语文”,这是近年来语文界经常提到的一个理念。这套教材非常重视开发和利用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广阔的背景和空间。以识字为例,教材除了规定的教学内容外,还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自主识字。如认识同学的姓名,认识站牌、广告、校内标牌的字等,将定量的教材识字与不定量的自主识字结合起来,发挥了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据反映,学生实际识字量远远大于教材规定的识字量。
这一理念还体现在课文后面的习题设计上。课后的习题共有三类,其中一类是专门从文本向课外拓展,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实际的。这类习题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经验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发展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思路开阔,与作者直接对话,读出许多课文之外的东西,收获颇丰,体会颇深。如一年级上册《风姑娘送信》,分别讲了秋天到来时,燕子、松鼠、青蛙以及小女孩的妈妈知道秋天到来时,如何准备过冬。课后有这样的习题:“还有谁会收到风姑娘的信?他们会做什么准备?”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阅历,就会说出狗熊、大雁、锅炉房的叔叔、自己的父母等等在做什么准备。这样读,便于把课文的所述变成自己的东西,产生创造性的理解和体会。
在“语文七色光”的第四个栏目,一般安排的是“大家一起来”,这是一项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突显其实践性、合作性和综合性。这项设计把语文同社会实践、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增强了语文的应用价值。从三年级起,每册还在这个位置安排了两次“窗外事”。编者的意图显然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经常地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国内外大事。这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意识,不至于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
据悉,教育科学出版社是教育部直属出版社之一。该教材1~12册已于2005年全部通过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是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并列的一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该教材目前在全国十几个省市使用,普遍受到欢迎。我省的小学,经几年来的比较、研究、试用,到2005年这套教材事实上已成为我省小学语文的主流教材。该教材的配套资源有十余种,近期,他们正在大力加强网站建设,以密切和一线教师的联系和交流。在我省,黑龙江省语言文字报刊社和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负责这套教材的业务管理、教研和师资培训工作。他们表示,要珍惜和关注这套教材,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让这套教材在黑土地上茁壮成长,为我省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