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
苏教版第二单元程海先生的《三颗枸杞豆》,认真仔细的阅读,方咀嚼出其中的人生况味。从美学意义上来分析,这篇小说思想深邃,催人奋进,具有撼人心灵的悲剧美。
文章记叙了遇难而退,一事无成的三叔以其一生的教训和对生命的悔恨,以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亲身经历来感悟“我”,教化“我”,引导“我”。
“我”初遇三叔,三叔是那样地瘦弱:“颤颤摇摇的身体”,“筋骨能从衣服外面数出来”,眼睛似“大大的窗户”,却拖着孱弱的病体只身来到小树林,这本身就意味着对生命的留恋,令人感伤的同情;三叔的深深叹息,“凄楚”“苍白”的面容,“凄然”的笑,“怪异”的声调,“眼眶里滴下的几滴泪水”,“时间不多了”“太迟了”的遗憾,把“我”、把读者引入了悲剧的深渊,不可自拔。“我悲伤”,“我沉默”,“我一下子站起来,逃跑了”,这种悲声已经激起调皮捣蛋的“我”的共鸣,感染了“我”的思绪。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以“过失说”来解释悲剧的原因,他认为悲剧主人公“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而他这所以陷入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①而文中三叔正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他不是坏人,他犯了错,犯了不可原谅的错,他遇难而退,虚掷光阴,临终才幡然悔悟。
倘若文章的主题仅仅停留在三叔的悔恨和忏悔,那绝对不会深深打动人心,启示他人。世上并无后悔药卖,只懂得后悔,只知道犯了错,不去改正,就不能体现后悔、改正的诚意。三叔不是,他知错想改,却已经无法改变,也来不及改变,但他还是在不懈地追求、向往。正是这种垂死的挣扎,无可奈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遭遇,才酿出本文的悲剧美。
三叔在生命最后一刻,并未屈服和妥协:对野豆角花“仔仔细细地望”,因为仔细,望出了别人望不到的发现;面对西沉的夕阳,三叔“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这两只伸出的手定格在读者的印象中,难怪作者将他比作夸父,尽管三叔不似夸父英雄,但他们“追日”的影像是如此形似,无奈的追求,没有结局的追求,岂不更能震撼人心吗?
“人们不甘现状,永不满足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悲剧冲突的原动力”②,这种精神,在文中即体现在三叔的追求、渴望,对时间和生命的顿悟。它化作为“我”勤奋”的动力,“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是让人正视世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在悲壮之中对人生大彻大悟,最终起净化作用”③,如此理解,“我”与三叔虽只两面之缘,便从中获得裨益,由一个“淘气鬼”蜕变为勤奋、懂事的好学生,成为后来的植物学家,也就不足为怪,理所当然了。
调皮捣蛋的“我”理解了三叔的行为之后,也就读懂了“三颗枸杞豆”的内涵:这是三叔留下的,他是三叔一生的教训,悔恨,似三个零——三个理想无成;也似三滴泪,流在“我”的心上,凝聚着三叔期望的三颗枸杞豆,让我了悟“生存的意义”,从而以此为起点,摆正对生活、对生命、对时间、对困难的态度。
教者如能细心分析,多加揣摩,挖掘此文深含的悲剧意义,使得学生从中获得动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活观、时间观、价值观,让孩子们学会全心全意地对待生活,珍惜时间,勇于挑战困难,那会挽救又一个、又两个“淘气鬼”走上正途。
注释:
①亚里士多德《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p38
②《美学原理》华师大出版社1999年10月版p188
③《美学原理》p190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