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依托教材,生发思想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 卢沟桥烽火 > 依托教材,生发思想

苏教版第十册中的《卢沟桥烽火》具体记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为了让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我认真研读了教材,下面把我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的一个片段记述下来。

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又蚕食华北,卢沟桥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人有咽喉吗?在哪个部位?重要不重要?

生:(指指自己的咽喉),咽喉就是一个人喘气的器官,它很重要,一旦这个部位卡住那人就会难以生存。

师:读一读第一节的最后一句,把什么比作了咽喉要道?

生:把卢沟桥比作了咽喉要道,可见卢沟桥十分重要,敌人一旦突破,那我们中国将被日本侵占。

师:那我们就来把卢沟桥的重要性读出来。指名学生朗读。

师: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方面最想做到的是什么?

生:突破卢沟桥。

师:他们来了。自己读读第二第三小节,用笔画出“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

师:“挑衅”就是什么?

生:故意找茬吧。

生:是故意挑起事端。

师:那“赤裸裸”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告诉我们这显然是明显的故意挑起事端。

师:说得很好,那就请你们找找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是故意挑起事端?

生找

生:他们是来找人的,那为什么白天不找,而要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时候去找呢?深更半夜看得见人吗?再看他们“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偷偷摸摸干什么呢?一看就没有好事。

师:请你把这些能表现日本侵略者故意挑起事端的词语突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你讲到的句子。(学生读)。

生:不就是一个日本士兵丢了嘛!军队里那么多士兵,也不在乎这一个,难道非要找到他不可?

生:举个例子说,你去问路,是不是应该要客气些,人家才会告诉你怎么走。那日本军官找人说话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客气些啊,那气势汹汹的样子,哪像找人,倒像吃人。(学生读相关句子)

生:(读句子)找人需要“全副武装”吗?

生:(读句子)找人就找人,干吗说成“搜查”呀?

生:找人就一定要过卢沟桥去找吗?他们想干什么一看就知道了。

师:由此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评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上述片段反映了教者的两种想法。

一、让课堂书声琅琅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上述片段中,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次的朗读,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学生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二、让学生思想不断

片段中教师提出了一个颇具意义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是故意挑起事端?”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积极从文中找寻理论依据,然后用自己精彩的语言呈现给大家,那一个个质疑的问句让我们不难感受到学生看得多么仔细,想得多么周到,回答又多么流利,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学生完全处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