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
案例:
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八册15课《鸟语》第二课时时,我发现学生王方没有带教材,便走到他面前。这时,他的同桌张妍主动将书又向王方一边移了移,与之合读。王方也凑向张妍,边做出认真读书的模样,边用眼睛的余光紧张地偷瞅着我,等着我的处理。因为我曾不止一次地在班上讲过,学生不带教材上课,就像土兵不扛枪就上战场一样不可原谅。这次,我却假装没看见,还表扬了主动助人的张妍。王方见我没有批评他,顿时精神了许多,后来的阅读、思考、发言都表现得格外积极。不知什么原因,我请王方有感情地朗读“公冶长通晓鸟语的传说”部分,他竟然一口气读到了作者与布谷鸟交谈的段落。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读得十分投入,极富感染力。于是我没有打断他,还用手势制止了其他学生的举手,示意大家专心听他朗读。朗读结束后,我说,我都有些陶醉了,王方同学俨然成了那位爱听鸟语的小作者,读文章就要像王方同学这样投入。不过刚才老师是请你朗读“公冶长通晓鸟语的传说”部分,应该读到哪儿停止呀?王方赶紧说,第二自然段。所以呀,我们不仅要读得好,还要听得准。王方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在学到第11自然段时,有这样一句话:“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居……”我说,上节课老师粗略地讲了“知音”的故事,现在哪位同学能具体地讲一讲这个故事?对,又是王方,他走上讲台从容地讲起“高山流水”的故事。我问他怎么会记得这样熟?王方向同学们展示了记着“高山流水”故事的《成语天地》,并说,这是我昨天特意从新华书店买的,晚上我把故事练熟,还讲给我的妈妈听过。我说,读书就应像王方同学,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能够利用各种资料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学完课文,我问:同学们想做什么作业呢?生1:我想把课文背下来,讲给妈妈听。生2:我想模仿课文,写一写“我”与画眉、黄莺、百灵的故事。生3:我想画一幅“鸟类是我们的朋友”的宣传画,并配上有关的说明文字……我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同学们学会了自己训练自己。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在各种阅读中经常像今天这样,主动地为自己设计训练项目,我相信,同学们的语文水平会迅速提高。现在,同学们既可以完成自己刚才提出的训练内容,也可以试着完成别的同学提出的你认为值得训练的项目。
分析:
教育评价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评价的目标指向直接左右着课堂教学效益,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该案例中,我尝试运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的价值取向来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旨在通过科学的评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关注评价效果,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甚至是非常规的方式。如当我发现学生王方没有带教材,我没有像平时那样请该生阐明原因,甚至为了提高其责任心,杜绝此类事情的再度发生,让其打电话请父母专程把教材送到学校。因为我清楚,让学生带教材的目的无非是使其能更充分地学习。如果我按照以往的惯例处理,既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也使王方始终处于紧张、不安状态,连一般的学习效益都无法保证。我“假装没看见”,其实也是一种评价,此时“无声胜有声”,传递的信息却十分明确:虽然你王方没带教材,但是,只要好好学,老师还是可以原谅你的。每一个孩子都很聪明,王方也不例外。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王方见我没有批评他,顿时精神了许多,后来的阅读、思考、发言都表现得格外积极。”这不,我的评价目的达到啦,尽管我的评价方式有些特别。
教育是一门艺术,评价也有艺术。评价的艺术就在于通过评价使学生增强自尊,树立信心,掌握更多的发展本领。王方朗读时,我非但没有因其没有听清要求多读而打断或让举手的同学中断其朗读,还牢牢抓住其朗读的亮点“读得投入”加以表扬。这样既激发了王方的读书兴趣,更重要的还在于让大家明白两点,其一,读书的方法—“我都有些陶醉了,王方同学俨然成了那位爱听鸟语的小作者,读文章就要像王方同学那样投入”,进入角色,感染听众。其二,学会欣赏别人。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角度思考,第二点应该具有更为深远的教育价值。当然学会欣赏别人,并不等于去做“好好先生”。所以我在评价中又中肯地指出:我们不仅要读得好,还要听得准。因为是在鼓励基础上的指正,学生便能迅速察觉,并及时纠正。当然,受教育的是全体学生。对王方讲“高山流水”故事部分的评价便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发展本领”—明确学习语文的多种途径和主动精神。
新课标的评价理念还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认为评价更多的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强调多元化价值和对主体差异的尊重。这就要求教师凭借教材精心设置开放的学习内容,如案例中的“学完课文,同学们想做些什么作业呢?”。学生各抒己见,有了自主选择和判断的内容,就能充分体现“主体性评价”的有效价值。当然,在“主体性评价”过程中,教师的主导评价作用也应引起重视,那就是将学生导向新课标的预定目标,以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案例的结尾评价就是这个目的。
总之,“促进学生发展,讲究评价实效,”应成为我们教育教学评价的根本宗旨。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