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宇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提出有关研究恐龙的主题(问题)。
2.能够通过网络搜索有关恐龙的资料。
3.能对资料进行处理并会在网上进行交流。
4.主动参与小组讨论,愿意与同伴一起研究关于恐龙的问题。
5.不迷信,不盲从,对某些问题能有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准备
电脑房(每人一机,且装有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恐龙网络课件,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播放恐龙录相(窃蛋的恐龙、恐龙的捕食、灭绝的传说)
师:知道今天我们研究什么吗?通过刚才的影片观察以及以前的知识积累,关于恐龙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
2.提出研究主题
师:老师根据你们刚才所了解的以及还想知道的,把大家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主题(主题是课堂生成的,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具体情况来定):
恐龙名字的由来
各种各样的恐龙
恐龙的生活习性
恐龙之最
恐龙灭绝之谜
主题直接在大屏幕上打出来。
3.小组讨论
(1)分组:
师:想一想,根据你的了解以及兴趣,你可以研究哪一个?(在主题后面标上组长和组员人数)
(2)集中讨论:
教师用powerpoint出示小组讨论要求。
我们可以研究些什么(在这个主题里我们可以查哪些资料)?
[注:以“恐龙之最”为例,想想有哪些“最”?小组成员是不是每个人都要查这么多的最?如何分工等等。]
怎样才能找到我所需要的资料?查到的资料该怎样处理?
[生:利用搜索引擎查阅有关恐龙的网站,下载,搜索到的资料进行保存等。]
我们的资料该怎样展示给大家看?
[生:网上邻居,网上论坛,打印传阅等。]
4.学生用网络搜索资料
教师介绍学校制作的网页“恐龙”,大致带学生游览一遍,教学生使用一些简单的搜索引擎。
学生搜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可以暂时保存在我的文档里。
教师在这段时间里把学生研究的主题分别通过发帖的形式发入网上论坛。
10分钟后教师介绍网页上的网上论坛,让学生把图片、文字有选择地发到网上去。
在学生发的同时,教师适时与学生进行网上对话,让学生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
5.交流:查到了些什么呢?
为什么会叫恐龙呢?
你找到了哪些恐龙的资料?
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有哪些种类?它们吃什么?怎样繁殖后代?
你查到了哪些恐龙之最?
对于恐龙的灭绝有哪些说法,你赞同哪一种说法?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6.教师出示用powerpoint 制作的幻灯片:“我最喜欢的恐龙”(钉状龙)“奇特的恐龙”(似鳄龙、镰刀龙、美甲龙、鼠龙、鸭嘴龙),激发学生课后研究恐龙的兴趣。
教后手记:
恐龙是生活在一亿多年前的古生物,现在已经全都灭绝了,科学家对恐龙的研究全都是通过恐龙化石进行的,小学生对恐龙的研究,实际上是对恐龙相关资料的搜索,通过图书、录相、网络等来查询科学家研究出来的成果,这属于接受式学习,但这是一种主动接受,也属于探究的范畴。本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网络对恐龙的相关主题进行探究,并且在网上进行交流。
在上这节课之前,教者也看过一些有关恐龙的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有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恐龙时代》,也有苏科版自然教材《恐龙》。这些课里都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了资料,但都只是把网络作为学科学习的一种辅助工具,其余的教学都是脱离了网络进行的,没有把网络与学科真正地整合在一起。本节课在备课时也考虑到这个问题,究竟是把网络作为科学学习的一个辅助工具,还是把网络提高到与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使网络与科学这两门学科在这一节课里有一个很好的糅合。如果是前者,那就简单多了,只要按着科学课的路子,借助网络的搜索功能,课堂上师生的语言也可以丰富一点,但这样就淡化了网络的功能(仅仅是用来查资料)。最终决定在这节课里将网络伴随学生学习的始终,即使操作上难一点,但也要走出一条新路。
所以,网络与科学学科的整合是这节课最大的特点。
在这节课里,有科学课的一般特征,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制定研究计划,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最后表达交流,是一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的模式。但同时这节课又有着网络课的特点,首先通过局域网播放录相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查阅资料,下载资料,编辑信息,最后利用网上论坛来交流信息,从头至尾离不开局域网和因特网。课堂上,科学与网络紧紧结合在一起,在科学课的基本环节里运用网络,也在运用网络的同时进行科学课的学习。换句话说,网络既是科学学习的工具,也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成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得这节课看起来像是一节真正的网络科学课。
在研究恐龙的时候,并不是什么都研究,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带有趣味性的,引起学生争议的内容作为学生探究的内容。刚开始考虑到了五个主题:对于学生来说很少思考的主题,“恐龙名字的由来”;“各种各样的恐龙”会增加学生对恐龙种类的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这个主题包括了许多方面,有恐龙的食物,恐龙生活环境,恐龙的繁殖等等;对于学生来说,最感兴趣的恐怕要数“恐龙之最”了,在这个栏目里,学生可以知道很多趣味性的知识,什么恐龙最大,什么恐龙最小,最聪明的是什么恐龙,最笨的又是什么恐龙,还有最长的、最高的、最美的、最丑的等等。最后一个主题是关于“恐龙的灭绝”,对于这部分内容科学家有很多的假想与猜测,让学生查到之后并且对这些进行思考,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恐龙灭绝的,为什么会这么想,让学生做信息的批判接受者,对他们进行科学态度的教学。课堂是不断生成的,学生提出了恐龙能不能复活这个话题,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不简单的,因为科学家们也正致力于研究这些。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把它也作为一个主题让学生研究,虽然最后学生没有找到这方面的信息,但教者仍从生命学(恐龙复活有没有特殊的意义)和生态学(恐龙复活后对地球上现有的生物有影响吗)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最终让学生也能有所收获。
总之,教者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科学课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探究科学的活动也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要能够广泛利用各种资源,继续开展后续活动,这也正是我们一直所期望与追求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