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听了两节家常课,其中一节是三年级的《北大荒的秋天》,文章写得非常美,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北大荒的小河清澈见底,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可北大荒离孩子太远了,孩子对北大荒一点感性认识都没有,又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除了利用了录音朗读外,再没有其他的辅助手段。而这位教师在上课主要采用了回答式,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课后交流的时候,我对他说:“这样写景的文章还是要让学生多读,读中体会,读中领略!”
可没有感性认识的美文,怎么让孩子读好呢?就这个问题我与教师进行了交流。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下,力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一是借助文中的插图,一幅插图可以多次使用,第一次是从视觉效果出发,让学生直觉的感受下,一般可以安排在第一课时;第二次可以在解读重点句子的时候使用,图文结合,感受“景”“文”之美;第三次可在课文学完以后,再回头看看此图,用自己的或书上的句子来夸一夸,提升情感;二是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比如学生没有看到过北大荒的天空,可天空还是见过的,学生没有见过北大荒的小河,可家乡的小河是见过的,通过比较、回味,间接感受北大荒,这总比空洞的讲读要好;第三点很重要,读书,没有一定的尺度说这样就是好了,那样就还不到位,感觉学生情况,只要比刚才有所提高,有所感悟就是进步,就有了收效。
在苏教版的教材里,有很多类似于《北大荒的秋天》的写景文章,都可以采用以上的一些策略。
昨天上网的时候刚好看到高林生老师在,就立即用短信的形式就这个问题跟他进行了请教,高老师及时给我回答,先复制在下面,希望可以给广大的普通教师以启发:
我想。您能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也就够了。我们说,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间接渠道去获得自己不能直接接触的信息。我们不可能等到自己有了直接的体验再来阅读。所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差异,教学的要求也应该是有区别的。就你所说情况来看,对你的学生,只要有了初步的了解,再加上能够熟读背诵也就够了。千万不要统一规格去要求千差万别的学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