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柳芳
【案例】
教学内容: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自然段
教学片断:
师:(媒体出示课文)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这一段有几句话?该怎样把每句话读好?
(生自由朗读。)
生:这一段共有5句话。
(出示第一句)
师:谁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组织评价。)
生:我觉得她“早早地”读得很好,让我们觉得人们来得很早很早。
生:老师,我还觉得她“端着”、“提着”这两个词也读好了,好像真的一样。
师(面朝指名读的学生):你读得这么好,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是一边读着,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着这个情景。
师:是啊,边读边想是读好书的有效方法!谁还想早早地来泼水?
(指名多人读,有的学生还加上了动作。)
师:大家来得可真早啊!可是,离泼水开始的时间还早,你们为什么来得这么早呢?
生:我想早点儿到街上,等泼水的时候一到,就可以尽情的玩耍了!
生:今天是我们的节日,我要多准备好一些香水、花瓣,让街上的水又多又香!
生:我要找到我的朋友们,大家一起来庆祝这个欢乐的节日。
师:是呀,大街上的人们越来越多,大街的两旁——(生接读第二句)
生:老师,我想加上动作来读这句话!
师:好!
(生边加动作边读,同学们不禁鼓起掌来。)
师:谁还想来为大家准备一些清水?
(许多同学加动作读。)
师:街上的花香越来越浓,赶来的人潮如流,大家说着、笑着、等着、盼着,终于,开始泼水了!谁先来泼一泼?
(依次指名两人读)
师:谁再来泼得欢一些?
(有两生自告奋勇合作着来读。)
师:老师看着你们泼得这么快乐,也想来泼一泼,好吗?
生:好!
(师范读,生情不自禁的做起了动作。)
(看媒体播放泼水节实录片段。)
师:让我们走进泼水的人群,一起来泼一泼吧!
(群生边加动作边读课文,师相机板书:湿淋淋——笑开了花?)
师(走近一个学生):这位小姑娘,你全身湿淋淋的,怎么还这么开心呢?
生:今天是我们傣族人民的新年,我又长大一岁了,当然开心呀!
师(走近另一个学生):这位老爷爷,您年纪大了,身上都是水,赶紧回家换衣服吧!
生:年轻人,你不知道啊,我们傣族人都喜欢过泼水节,谁身上泼的水多,谁来年得到的幸福就多,我才不怕衣服湿了呢!来,我再给你泼盆水!
(说着,朝老师做了个端盆泼水的动作,众生大笑。)
师(若有所思的):哦,原来是这样!
生:课文中也是这么说的!
(生读最后一句话,师相机板书:清水——吉祥如意!)
(连读整段,练习背诵,略。)
【反思】
小语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是指让学生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
这个教例中,教师以“把课文读好”这个简化的教学目标为指引,通过读读、评评、说说、演演等方式,积极创设傣族人民泼水的热闹情境,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傣族人民用泼水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别人表达着美好的祝福。老师精心设计的现场采访,自然而又贴切,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让学生如临其境,深深体验到了泼水开始时人们急切的等待、泼水时的热闹和欢乐之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学生的评价语言,诸如“大家来得可真早啊!”“哪些同学还想来为大家准备一些清水?”“谁再来泼得欢一些?”……他们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妙语如珠,整个课堂“妙”、“趣”横生!
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个教例成功的成功也因于此。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