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我用残损的手掌》的第二次课堂实践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 王君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下册 > 我用残损的手掌 > 《我用残损的手掌》的第二次课堂实践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出中国地形简图,同时,请同学们听一首老歌。

(生画地形图,放歌曲《松花江》上,歌曲要结束的时候,师旁白。)

师:从1931开始,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中华的大地,我们的前辈们用自己的爱和热血为祖国谱写了无数动人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和著名诗人戴望舒一起,在1942年沦陷的香港,在日本人的牢狱里,用我们残损的手掌去抚摸当年残损的国土。首先,老师想请一位平时情感表达比较丰富的代东航同学为我们朗诵。在代东航朗诵的时候,希望大家用自己的心灵去倾听这首诗,听完后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语说一说你的感受。

失误点评:“用我们残损的手掌去抚摸当年残损的国土”是病句,是口误,要严谨。

(代东航动情朗读。)

师:有两个词语读错了,大家纠正一下。

生:“锦幛”的“幛”应该读四声。

生:“荇藻”的“荇”也应该是四声。

师: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伤感。

生:悲痛。

生:我用两个词语,压抑和激情彭湃。

生:热血沸腾。

生:我感受到了灰黑色和金黄色。

生:我感受到了苦涩。

师:代东航基本读出了诗人厚重复杂的情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全诗,希望同学们思考诗人残损的手掌摸索过了祖国的哪些地方,读完后老师要请一个同学在地形图上把这些地方标志出来。

(生齐读。)

师:在香港日本人的牢狱中,戴望舒靠着自己的意念和想像,用自己残损的手掌摸索着祖国的土地,他摸索到了那些地方呢?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用红色和蓝色两种颜色的粉笔标注。

(生上讲台在同学和老师帮助下完成地名的标注。)

师:同学们,让我们看着这张中国当年的版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诗人从北向南摸索祖国的大地,这和日军侵华的路线大体是几乎同步的。

师:诗人从东北摸索到江南,从江南摸索到南海,这只摸索到了血和泥的过程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己设计朗诵,通过朗诵,来展示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高潮。

(生自主设计朗诵,师指导。)

失误:这应该是一个有价值的创意,但是这个地方处理得急了一些,学生的感受还不充分,表达也尚浅。好的形式没有起到好的效果。给学生凝视思索的时间应该略长,不要担心冷场。短暂的冷场是情感爆发的前奏。教师应该有敢于等待的勇气。

四个小组学生朗诵展示。

第一个小组:采取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从开头读到“手掌沾了阴暗”。

生:我认为我们采用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是比较成功的。男生主要读比较沉重的句子,女生读略微明亮的句子。比如女生读“这一角已变成灰烬”,灰烬是轻飘飘的,我们读得有些颤抖,表现出了一种孤独无助。男生读“那一只角只是血和泥”,因为“血和泥”是埋在地上的,很沉重,很阴暗,我们就让男生来表达。我认为我们的配合是成功的。

第二个小组:采取表演朗读的方式。其他四位学生话外音朗诵,谷雨在讲台上模仿戴望舒摸索祖国版图时候的情形。谷雨的表演非常细腻到位动情。

生:我们这个小组不仅有男女生的配合,而且还采取了表演的方式来重现当初诗人的情感。比如,读到“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的时候,我就想像表演出了诗人用手沉醉地轻轻地抚摸禾草的情景,这时候我的表情是幸福的充满向往的。但是,当话外音读到“现在只有蓬蒿”的时候,我就突然地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倒,我的手在空中颤抖,我的脸上变成了痛苦的表情。我认为我们采取这样的一种方式来挖掘作者的内在情感,是很有创意的。

失误: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谷雨们居然就有如此精彩的设计和动情的表演,实在是让人非常敬佩。我看着想流泪,几个女生却在下面笑。非常生气!谁之过!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你会怎么办?

第三组:也是男女生配合读。但是读得略差,有两个女生完全不入境。只读了一半。

失误:对学生很不尊重,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而压制学生的发言,这是教师不真诚的表现。

第四组:采取领读,男女分角色读的方式。

生:我们在重音的把握上有些特色。比如我们在处理“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时候,我们就重点钻研了“该”字的读法。因为这个词语的重音处理可以表现出诗人那种不相信自己的家乡已经变成为血和泥的痛苦和惊异的情感。

师:这个词语抓得好,应该重点处理。怎么处理呢?大家试试。

生: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师:好不好?

生:不太好,“该”读得过重,强调得有些过了。

生: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生:读的速度太快。

生: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生:重音在“我的”上了,还是放在“家乡”上比较好。

生: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师:这样的处理比较好。读这个“该”字,不能只用语音的重读来强调,而应该用内在情感的韵味儿来表达。这种重读,靠的不是使劲地读,而是意念上的一种传达,靠气息的强调。来,再试一试。

(生再反复诵读几遍。)

失误:天啊!该怎么教学生读这个“该”呢?自己朗读素养的缺乏导致这个教学环节指导的无力。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趁这个教学契机把诗歌中的几个重要虚词拉出来重点读一读,比如“已──只──该──只有”,这几句诗一读,不仅学生的情绪还会更加饱满一些,而且对解决“该”的读法有帮助,最为重要的是诗歌的脉络和朗诵的情感线索也清晰了。叹息痛恨啊!

师:同学们的诵读都很动情。大家再抬起头来,凝视黑板上这张我们刚才画下的灰色的中国版图。王老师看到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王老师还想起了我们才学过的艾青的诗歌。我们用残损的手掌摸索。摸索到了──

师生:那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那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那无止境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师:可是,当我们的手掌摸索到刘宏达同学用红色的粉笔画出的这辽远的一角的时候──

师生:我们感受到了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师:同学们,这就是作者无比沉痛的寻觅和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来,让我们再一次包含感情诵读这首诗。

(全班齐读。)

失误:最后一次齐读了,可否采用领读的方式或者更灵活的朗读方式。

师:在牢狱中,戴望舒受尽了敌人的折磨,他无数次地用自己残损的手掌抚摸着那残损的国土。后来,当他意识到敌人很快就要杀害自己的时候,他又用自己残损的手掌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狱中题壁》,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听在临刑之前诗人的又一次呐喊。

(生朗诵《狱中题壁》。)

师:有一个词语读错了。

生:“曝”应该读“pù”,而不是“bào”。

师:请把音注上。同学们,从这两首抒情诗当中,你们又感受到了一些什么呢?

生:读《我用残损的手掌》,在诗人的摸索中,我感受到的主要是悲;而读《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要面对死亡了,他却反而不沉重了,我却反而读出了豁达。

师:他为什么豁达,他相信什么?

生:相信胜利一定会到来!

生:《手掌》那一首更为沉痛,而这一首诗中我感受到了诗人面对死亡的无所畏惧。自己的牺牲不算什么,反而如果祖国遭到外族的蹂躏这才是最痛苦的事情。这首诗的色调变化不像《我用残损的手掌》那样明显。

师:对,这首诗歌的色调和情感都是稳定的,他至始至终表现的是什么?

生:是一种积极明亮的情感。

失误:抓住“稳定”一词追问是有价值的,遗憾的是没有很好的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精彩的点拨和升华。此时为什么不这样说呢:对,这叫做“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全班同学都熟悉这句诗,我稍提升一下,郭丽阳的比较含混的发言的价值也就提升了。

生:这一首诗,没有悲凉,只有激昂向上。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明天。

师:同学们,如果说,诗人用残损的手掌在沦亡的大地上摸索时,诗人是在痛苦地寻觅,是在热切地希望。那么,当它依旧用他残损的手掌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这首诀命诗的时候,为这残损的土地不再残损,诗人已经决定无畏地面对死亡。这诗中的呐喊,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呐喊,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呐喊,是我以我血溅轩辕的呐喊,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呐喊。所以,当我们朗诵这首诗的时候,我们最应该读出的是诗人为了祖国而英勇牺牲的自豪和骄傲。来,让我们最后一次朗读这首诗。

(生全体齐读《狱中题壁》,《五月的鲜花》音乐响起。)

失误:唉,这是课前准备好的语言,怎么听怎么别扭。

师:同学们,让我们最后一次凝视黑板上这张曾经灰色的中国版图。因着无数前辈痛苦地摸索和无畏的呐喊,今天,我们才有资格用红色的笔在当年灰色的版图上涂抹上骄傲和自豪。六十多年过去了,战争已经远去。今天,当我们用我们青春的手掌抚摸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的时候,我们又会写下什么样的诗篇呢?下课。

失误:似乎还未到高潮,但是却必须结束了。“高潮”是自己强行造起来的,这堂课没有真正的高潮。

【对这堂课也不满意的N个原因】

1、上完课了,但自己和学生都没有完全入境。不像《岳阳楼记》,师生都沉浸在诗情中久久不能出来。

2、授课的主动权几乎全在我自己的手中,课堂自然生成的东西不多。

3、学生表现尚可(如果没有那些莫名其妙的笑声,我会评价不一样),但我的表现不好。第一堂课,课堂结构不合理,但我是活生生的,是敏锐的。而这堂课,我设计了课堂也设计了自己,我的总体表现比较傻,不机智,失掉了自己最大的优点。

4、因为我自己的教学基本功的欠缺,这堂课虽然可以算达到了以“朗诵”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目标,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美读”的目标。

5、教学板块之间的过渡还生硬。

6、诗意的理解和诗情的表达基本上还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没有呈现渐入佳境的境界。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