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修贤
《愚公移山》的对举之妙,有两处很值得玩味──
愚公的妻子献疑所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臾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是对举两句话。两句话的意思相近,语气却不同,目的则全然不同。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虽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臾呢,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已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的反问语气更重,简直就是嘲笑愚公无能了。对举之下,孰亲孰远便不言而喻。
文章中的“愚公”和“智叟”,是对举两个人物的名字。对举的名字如同拈来,却颇有深意。愚公动员了全家的力量,要克服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员过少、工具简陋、运土路远等等一连串的困难,乍看起来真是“愚不可及”,然而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于他有着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于千千万万人和后代子孙;此外,他对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山不加增”,其见识远远高于一般人之上,可谓“大智若愚”。而“智叟”呢,只是以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恪守自然无法变更的死理,自作聪明,不仅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从而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无疑为“鼠目寸光”。由以上分析可见,愚者本不愚,智者实不智。之所以颠倒对举,旨在加重对比的鲜明色调,同时加强讽刺的效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