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河南岸中学 邹向敏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它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极大程度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古诗文教学由于作品精美、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在整个语文阅读教学中比例最大。《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不过,学生由于经历、文化知识不够,对许多作品,例如高度凝练、思路跳跃、离现代久远的古诗文,理解、感悟起来都较困难,教师在教学中也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规定。
其实,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很关键的,教师提问的策略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忽视提问,走入重知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误区,急于向学生灌输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而忽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思维,结果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实现不了教学目标的局面。这种教学最明显的特点是教师在课堂上“一问不发”。有的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也问学生问题,但往往以自己为主,“一问到底”,把学生问得失去了兴趣,最终无人回答。有的教师连问学生数遍,可没有学生回答,只好“自问自答”,演“独角戏”。不少教师则问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报以大合唱式的“一问齐答”,学生好象很快明白了,其实什么也不明。还有的教师则“一问连一问”,把学生的思路一步步“顺利”牵进自己提前设计好的“套子”里,教学看似很成功,实则学生对作品根本没有自己的感悟、评价。另有一些教师则“积极”开展语文的探究式学习,“先进”地改变提问策略,整个教学过程全由学生“讨论探究”、“自由发问”,但教师不点拨、指引,学生的提问、思考、探究只能停留在形式,学生不能真正深刻理解课文,更形成不了自己的感悟、评价。可见,教师“一问不发”、“一问到底”、“一问连一问”、“自问自答”、让学生大合唱式的“一问齐答”、全过程让学生“自由发问”等提问方式都是不可取的。看来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确实是很重要的,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的。
那么,在阅读教学特别是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怎样问、问什么、采取哪些提问策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让学生有自己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让学生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整个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呢?
记得那年我参加广东省中青年初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执教《蒹葭》一课,获得一等奖。《蒹葭》是一首爱情诗,也是《诗经》里的名篇。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导入引趣”、“走进《诗经》”、“感悟听读”、“探究品读”、“诗歌与我”五个教学环节,在“探究品读”这一重点教学环节中我提了四个问题。下面,我就以《蒹葭》一课为例,和大家共同探讨自己的三点收获和一点反思。
整节课,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答案精彩纷呈,气氛活跃、轻松,较好地训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达到这种效果是和以下前面三点分不开的:
一、提问时用心把握问题的性质
1、适中的密度:
教师的提问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密度要适中。提问太密,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冷静、独立的思考,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砥砺不了思维;问题过少,又不能对恰当地分析处理教才、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起到帮助作用。所以,我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整节课一次性提了四个问题:
⑴诗人与伊人认识吗?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⑵诗人追求伊人成功了吗?猜猜诗人此刻的心情?
⑶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
⑷诗歌三章内容相同,仅换了几个字,你认为是否重复多余,为什么?
然后让学生在“探究品读”整一个重点教学环节从容讨论、解决。
2、适宜的难度:
教师的提问要让学生“跳一跳才可摘到果子”,即这些问题学生在没有认真阅读和深入思考前是不能回答的,但通过认真阅读、思考后能回答,而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我提的四个问题难度适宜,而且程度各不相同,基本上全班学生都举手,觉得“有话可答”、“好答”、“想答”。所以,这四个问题成了学生讨论、探究的原动力,也顺利推动了课堂上的探究式学习。
3、发散的答案:
这些问题是很有弹性的,“按”一下会产生许多发散性的答案,绝不弹出唯一的、标准的、硬性的一个答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有机会表现独特个性、创新见解、发散思维、大胆质疑这些品质。我设计的这四个问题,正是这种能发散缤纷焰火的“烟花”。如第⑴个问题,学生谁都有话说,而且说的又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道理。有六人回答了第⑴个问题的前半部分(诗人与伊人认识吗?):
⑴诗人认识伊人,否则就不会追求伊人;
⑵诗人不认识伊人,只是见过一面,一见钟情;
⑶诗人不认识伊人,只是想象有这么一位符合自己追求条件的人;
⑷诗人认识伊人,但伊人不认识诗人,诗人单相思;
⑸诗人、伊人互相熟悉,但伊人不满意诗人;
⑹诗人、伊人互相熟悉,伊人喜欢诗人却不能答应诗人。
对问题⑴后半部分其中的伊人评价又有四种:
⑴伊人美丽,所以诗人才会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⑵伊人不美,但有高洁的心灵;
⑶伊人不美,但在那个时代符合审美标准,算个美人;
⑷伊人不具备外貌美,也不具备心灵美,让诗人苦苦追求,不可亲不可敬。
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赢得听课教师的一片掌声。所以教师的提问要让学生的思维划出一定距离的“轨迹”,而且要划出不同的、美丽的“轨迹”,即富有创造性的“轨迹”。
二、提问时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
1、问题内容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讲解本首诗的音律、情感、意境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三个难点。那么,我提的这四个问题就不是随便问的,而是精心措词、取舍的。这四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关注作品精华、解决新问题、突破难点。学生思考了第⑵个问题(猜猜诗人此刻的心情),就理解了诗人的心情,基本也就把握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探究问题⑶(诗中描写了哪些景?为什么要写这些景?)时,学生同时就能把诗中情与景的关系很好的理解;利用这一问题,教师也很容易突破意境中的景生情、情促思、思现景这一教学难点;在理解了诗歌融情入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描绘诗中的景,还可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写作能力。问题⑷(诗歌三章内容相同,是否重复多余?)解决后,学生则明白了《蒹葭》这首诗三段回环反复并不是重复,而是强调、突出诗人的情感,同时使诗歌兼备音乐美的特点。
2、问题内容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
诵读有利于学生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陶冶性情,是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特别适宜古诗文这些声情并茂的作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要“诵读古诗词”。无疑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因此,我在设计这四个问题的内容时就考虑到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行层层深入的诵读训练。
回答完第⑵个问题,紧接着让学生诵读一遍作品,这一遍诵读和让学生刚拿到作品时读的第一遍比,学生明显把握住了诗人的心情,读出了诗歌的情感美;回答完第⑶个问题再让学生诵读作品,学生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就能读出诗歌的意境美;而第⑷个问题的回答,则让学生领悟了诗歌的音律美,第三遍诵读时就读出了这种音乐美。三个问题的回答能全方位,多形式的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回答顺序由学生自由选择,灵活方便,与教学重点结合自然、紧密。
三、提问时竭力创设良好的思考氛围
一个轻松,和谐,甚至是能激起学生兴趣、积极性的思考氛围,往往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也会更加高涨,他们对问题的解决自然也就更富有个性,更富有创意。而这个良好的思考氛围则完全取决于教师提问时所持的目的、态度和表现出的行为。
1、教师提问时目的要正确:
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要以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为最终目的。所以提问后,教师不要单纯注重结果,而要关注过程,看过程中学生有无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有无独特的体验收获,是否学会了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等。
2、教师提问时态度要和蔼:
提问时要面向全体,要以读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并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才有回答问题的心理、胆量。回顾整节课,我始终面带微笑,眼光柔和地扫视每一个面孔,所以,虽然我和学生是第一次见面,但课堂上却充满了笑声。
3、教师提问时话语要动听:
提问时,话语里不可带着考倒学生或出个难题惩罚学生的嘲讽、挖苦语气、字眼,而是要充满鼓励,带着信任,透出喜爱或赞赏。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唯教参是从,鼓励、表扬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不怕“被难倒”,更别吝啬表扬,要尽量“拣好听”的说,期待“有惊喜”。一节课下来,我没有说过一句否定学生的话,而往往说的是“你真聪明”、“有道理”、“了不起”、“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等话。下课后,许多学生跑来对我说:“老师,你说话声音好听”,其实可能只是我说的话好听而己。
4、教师提问后教学方式要民主:
提问后,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思考时间,要让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方法、伙伴的权利。我在讲授《蒹葭》一课时多次让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地分小组探究、解决问题,效果就很好。
5、教师提问后还要积极地作为:
学生小组互相讨论、解决问题时教师并不是清闲、无事可干的,而是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感受学生所思所悟,掌握课堂情况,考虑指导下一步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设计一些搭桥式的提问,为学生调配问题坡度或增设台阶,让学生拾阶而上,破解难题。比如学生回答第⑷个问题“卡壳”时,我就提醒式地让他们思考一下当今流行歌曲有几段,有什么作用,这样一来,学生灵光大现,思维似泉。
四、提问时全面调控解决问题的时间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较突出的一点是本来设计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做小诗人──把诗歌的其中一小节翻译成现代诗”这一教学步骤是放在教学第五个环节“诗歌与我”里的,可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实施。第二点遗憾是没能让学生对文本思想内涵进行深化、开拓。《蒹葭》普遍被认为是一首爱情诗,但课堂上可以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对诗歌的主旨谈谈自己不同的见解。可为了节约时间,学生的思维过程被我一句“这首诗,我们不能仅仅看作诗人在追求爱情,还可看成诗人在追求美好的事物、理想的境界”这样的过渡语给生硬地缩掉了。
造成这二点遗憾的原因都是由于提问后,我对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时间调控不当所制。探究讨论四个问题时学生思维发散比较开,是好事,但我没能把学生的思维及时收回来,造成了实施后面教学环节的时间不够。因此,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地探究、解决问题时,教师要能放能收,放得开收得拢,调控自如,最优化地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否则兴致一来,在一个问题上,“大问套小问”或“全面铺开”,就容易造成“虎头蛇尾”、“草率收场”的结果。
总之,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提高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积极有效地改进教师课堂提问策略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一条值得我们去长期思考,探索的路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锺鼓乐之。
──《诗经·周南·关雎》
【注一】
这是一首大家熟悉的诗歌,描写青年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爱慕与追求,荇菜在诗中所表现出来左右流荡的特性,触发了诗人相思的回忆,也触发了诗人追求的热力,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汉朝的人加上了道德教化的涵意,解释为后妃之德,认为:“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两句是皇后在采摘荇菜时,需要有人帮助,其它的嫔妃在旁协助的景象,表现出后妃之间和乐融恰的样子。后世历代文人对于荇菜的描述也相当多,如诗圣杜甫《曲江对雨》:“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着雨燕支(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描写春天黄昏下雨的景色,语丽情悲,感慨时事,同时也暗写玄宗和肃宗父子之间的政治斗争。近代徐志摩的作品《再别康桥》中也有一段描述:“……软泥上的菁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其中描写的植物“荇菜”,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可能是相当陌生的,因此本文即针对这种植物来加以介绍。
荇菜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枝条有二型,长枝匍匐于水底,像走茎的样子;短枝从长枝的节处长出。叶柄长度变化大,叶卵形,长3至5公分,宽3至5公分,上表面绿色,边缘具紫黑色斑块,下表面紫色,基部深裂成心形。花大而明显,是莕菜属中花形最大的种类,直径约2.5公分长,花冠黄色,五裂,裂片边缘成须状,花冠裂片中间有一明显的皱痕,裂片口两侧有毛,裂片基部各有一丛毛,具有五枚腺体;雄蕊五枚,插于裂片之间,雌蕊柱头二裂。果实和种子也是莕菜属中较特别的一个种类,果实扁平,种子也是扁平状且边缘有刚毛;而同属的其它种类果实为椭圆体,种子则为透镜状。
荇菜是莕菜属中分布最广的植物,从温带的欧洲到亚洲的印度、中国、日本等地区都有它的踪迹。至于台湾应该是没有野生的荇菜,荇菜在本省出现应是近年来人为引进栽植的结果。过去所有台湾相关的文献记载,有可能都是黄花莕菜(Nymphoidesaurantiacum(Dalz.)O.Kuntze)之误。本省有关黄花莕菜最早的记录,出自正宗严敬1936年的最新台湾植物总目录(ShortFloraofFormosa),台湾植物志第一版(1977)也记录了本种植物在台湾的分布,其所引用的标本就是被应绍舜教授(1989)当做是荇菜的岛田弥市采自宜兰县大溪6545号的这份标本,但是笔者并没有在TAI(台大植物系标本馆)、TAIF(林叶试验所植物标本馆)、NTUF(台大森林系标本馆)、HAST(中央研究院植物标本馆)找到这份标本,因此对于荇菜的这个记录暂时存疑。
而笔者另外在台大植物系标本馆及森林系标本馆中,检视到三份采自桃园的标本都属于黄花莕菜,其中佐佐木舜一1923年和山本由松1929年所采获的二份标本,都被鉴定为Limnanthemumcristatum(在台湾植物志第一版的中文名称为银莲花,近年来另一中文名称为龙骨瓣莕菜);岛田弥市1927年所采的标本则鉴定为Limnanthemumnymphoides(这个学名指的是荇菜这种植物)。而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佐佐木舜一1928年在台湾植物名汇(ListofPlantsofFormosa)一书中所列的植物学名Limnanthemumnymphaeoides这个植物时,它所指的是荇菜或黄花莕菜,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笔者认为过去可能都将同为开黄色花的黄花莕菜(Nymphoidesaurantiacum)当做是荇菜,由于黄花莕菜目前已经在台湾灭绝,我们只能从标本上看到它过去在本省所留下的遗迹。
【注】
雎鸠这种鸟儿,在那河中的沙洲上关关叫着。美丽善良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左一把右一把的去捞取它。美丽善良的姑娘,醒着睡着都想追求她。追求不到,醒着睡着想个不停。相思无尽情意长,翻来翻去都睡不着。参差不齐的荇菜,左一把右一把的去采摘它。美丽善良的姑娘,弹琴鼓瑟去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左一把右一把的去拣摘它。美丽善良的姑娘,敲钟打鼓去使她欢乐。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