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诗歌阅读教学对“意象”的解读

执教: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瑶琳镇初级中学 向志昌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上册 > 第一单元 > 诗歌阅读教学对“意象”的解读

【教学实例一】

《渔家傲·秋思》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下阕

教学中,先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诗中的主题意象:一杯浊酒、悠悠吹奏的羌管、像白雪般铺满一地的浓霜、征夫白发等,“燕然未勒”是化用汉代竇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而来,教学中也可作为一个主题意象进行解读。

教师:“酒”和“羌管”这两个意象在古诗中的基本内涵都与什么有关?请举例说明。

学生在查寻了教师发给的“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列举表”后回答,都与乡愁有关。

教师:那么,诗中之酒,冠以“浊”字,说明什么?

学生:说明这是军中自酿的水酒,显示当时诗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

教师启发想象:诗人身在边关军营,手持一杯浊酒,遥望万里之外的家乡,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联系整段文字,有条理的加以叙述。

学生自由叙述后明白:诗人身在边关军营,手持一杯浊酒,遥望万里之外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但他又不能实施归乡的计划,因为他并没能像竇宪当年那样,驱逐匈奴后,在燕山勒石而归;壮志未酬,不甘心就此罢手,矛盾的心理与乡愁的煎熬纠结在一起,使诗人彻夜难眠。当耳畔传来军营里羌管吹奏出来悠悠乡曲,一股凄凉悲怆的情绪直渗心底。眼前,星光映照下遍地的白霜,又使诗人联想到自己两鬓的发梢已经斑白。不仅仅是自己,又有多少征夫,抛弃了家中的父母妻儿,长年累月,苦守边关,熬白了头发,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在这夜深人静之时,思念家乡,潸然泪下。末句“征夫白发”这一意象,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苍凉悲怆的艺术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那思乡忧民的情怀是多么真切感人。

【教学实例二】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教学片段:

请大家用“大地的诗歌是什么?”分别作两节诗的开头,各续写四句话,组成两首相互对称的小诗,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五分钟以后,教师让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版演。

教师抓住这一作品进行启发:

大地的诗歌是什么?/是夏天的蝈蝈/在树篱上飘荡的歌声;/是冬天的蛐蛐/在炉边弹起的动听的歌。

教师点评:

1、作者已经抓住了诗歌的主题意象,值得肯定。

2、短短的四行诗,连用了两个“歌”,不显得重复了吗?能否运用诗中原有的语句调换一个?──学生马上找到了原诗句,将第二行诗的“歌声”改成了“乐音”。

3、能否运用叙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要素,在设问句不变的前提下,把原诗的前八行,缩写成四行?

七嘴八舌中,前三行诗终于演化出了五行:

大地的诗歌是什么?/是炎热的盛夏/当骄阳使鸟儿昏晕/在新割的草地边的绿树篱上/飘荡起蝈蝈的乐音

最后一行诗刚作定论,一学生自告奋勇写出了下一节诗:

大地的诗歌是什么?/是寂寞的冬夜/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温暖的火炉边/弹奏起蛐蛐的歌儿

【周俊点评】

就目前初中生的诗歌阅读教学而言,教师们大多停留在诗句大意的串讲这个层面上,很少能从诗歌意象角度进行启发阐述。因此,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只停留在诗句大意的复述层面上,缺乏创意,很难激发自主探究欲望。初中诗歌阅读教学对意象的解读,明显地区别于文论家,文学作者等文学专业领域内对诗歌意象解读的层面,是一种通俗化的,初中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文学概念的解读,是以提高初中生对诗歌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为出发点的。

在上面的课例中,向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通过诗歌意象分析这一新角度,为学生解读诗歌作品的可能性。在第一则课堂片段中,向老师通过启发学生对一杯浊酒、悠悠吹奏的羌管、像白雪般铺满一地的浓霜、征夫白发这几个主题意象所寄寓的情感因素的体悟,让学生把握诗歌主题意象的真实内涵,从而领悟作品的意境氛围或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而在第二则课例中,向老师则别具匠心地采用了“以诗解诗”的教学形式,启迪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敏锐地捕捉诗歌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语言运用环境中的表达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兴致。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