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是人类心灵开出的花朵,是真诚与美好的象征。在我短短十二年的生涯中,我看到过各种的微笑,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群孩子的微笑。
那时刚上初一的时候,在离我家不远的胡同里有一所小学。我每天早晨上学时总能遇到这样的两个孩子:一个戴着红领巾的高个男孩子背着一个瘦小的小女孩上学,大概已经有两三年了。后来我才知道这男孩叫崔小亮,住在奶奶家,父母在边疆工作。那个女孩叫李小翠,是个残疾孩子。
一天我刚跨出家门,一眼便看见了这两个孩子。小亮背着翠翠,吃力地迈着步子,汗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但嘴却挂着笑容,那么从容自然,仿佛一点没感到吃力。翠翠脖子上套着两个书包,一手拿着吃的往小亮嘴里塞,一手拿着手绢帮他擦汗,望着这孩子远去的背影,心中隐约有种感觉:这孩子的微笑,我似曾见过,可是,在哪里见过呢……
次日,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太阳的光芒透过云层照耀着大地,青翠葱茏的树木,芬芳吐香的花儿生长得正旺,多美的早晨啊!当我正陶醉在这如画的美景之中时,远处一阵爽朗的笑声打断了我的思路,只见一群孩子正推着一辆小车走来。车里坐的是翠翠!我不禁诧异了,在孩子们当中,我看到了小亮也在其中,他在微笑。再看这群孩子,我明白了,他们一起推翠翠上学,小车自然是他们做的。
这群孩子走远了,但是曾经在我心中那种隐约的感觉却越来越清晰了:是的,这微笑,我熟悉。你看,像不像那美丽的花儿?像不像那茁壮成长的幼苗?你看,是不是更像雷锋叔叔的笑脸?
一阵风吹过,又吹来了小亮的微笑,孩子们的微笑,花儿的微笑,幼苗的微笑,还有雷锋叔叔的微笑,最后留在了我们每一个心中的微笑。
这微笑,带来了什么呢?带来了久远又亲近的雷锋精神,带来了真诚与美好,带来了闪光的希望,带来了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心声的共鸣,带来了……
【评析】(河北省唐山市第三十二中学孔繁志)
本文赞美的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全文以“微笑”为线索,开头议论“微笑,是人类心灵上开出的花朵”,照应文题;主体部分,详细写崔小亮帮助残疾儿童翠翠上学时那美丽迷人的“微笑”;“汗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但嘴却挂着笑容,那么从容自然,仿佛一点没感到吃力。”紧扣“微笑”;结尾以带有抒情意味的议论作结,高度赞美”“微笑”中带来了“雷锋精神”、“真诚与美好”、“闪光的希望”、“心声的共鸣”,首尾呼应,点题升华。全文之所以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就在于作者巧妙地安排线索,框架结构合理,紧紧围绕中心选材且多处点题,使文章浑然一体。任务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任务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愤、表现任务感情等。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