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智取生辰纲》“智”多少

湖北省钟祥市东桥中学 杨先锋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上册 > 智取生辰纲 > 《智取生辰纲》“智”多少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章节。劫夺生辰纲是梁山英雄公然挑战官府的大不韪行为,是促使晁盖吴用等人投上梁山的根本契机,当然也就有了后来梁山108名好汉聚义水泊、替天行道的惊天壮举。在这一节里,杨志和晁盖吴用对阵双方使出浑身本领,各显其智。可是,全文表面上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一直到生辰纲被劫,双方都在斗智斗勇,而不见刀光剑影。可见,全文着重写“智”,集中笔墨明写杨志之智,暗写晁盖吴用之智。杨志之“智”表现在哪些方面?晁盖吴用之“智”又是怎样体现?这二者又有什么联系?本文主要从题中之“智”入手,探讨一下作者施耐庵巧于刻画人物,善于营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技巧,以飨读者。

一、杨志之“智”

大名府梁中书给丈人蔡太师的生辰纲被劫,是否说明“青面兽”杨志是个只知舞刀弄枪胸中没有一点计谋的人?在《水浒传》其他章节,我们可以看到杨志作为“三代将门之后”其实是个很精明的人。在本章节中他也有许多智慧的闪光点。

1、智藏行踪:

杨志受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接到押送生辰纲的重任。久在江湖的杨志知道此行的凶险,于是在多次推辞不掉的情况下做了精心安排:要求押送队伍扮装普通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惹人注意。杨志的计划可见其智。

2、智变行程:

杨志一行上路后,他根据不同地段,更改行路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稀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地带,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这一切都是为了安全起见,足见杨志小心机智。

此外,杨志押送生辰纲途中,智选路径,走崎岖山路;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冈,不允许军汉们在黄泥冈松树林内休息;后来军汉们要买酒喝,杨志又严词阻拦,这些对策手段体现了杨志的机警多智。后头的事实也证明了杨志的准备和顾虑是正确的。

二、晁盖、吴用等好汉之“智”

初读《智取生辰纲》,给人的感觉是作者浓墨重彩铺写杨志的机警多智,直到小说末尾才道出其中因果来。乍一看去好象作者颠倒了主次,其实这正是作者层层设疑、引人入胜的精彩所在。作者就是要达到在扣人心弦之后再和盘托出让你产生“哦,原来如此”的效果。

1、智用天时: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当夏季酷热时间。文中多次写到“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天气十分大热。”所以军汉们一到强人出没的黄泥冈,无论杨志如何藤条鞭打,也“都去松林下睡倒了”。一路疲惫加上暑热,杨志一行已几乎无还手之力。而晁盖、吴用等早已守侯在此,以逸待劳,已掌握智取生辰纲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

晁盖等人选择黄泥岗和松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选址,自然有其原因:黄泥岗前后十里都没有人家可作掩护,撤退迅速;松树林既可引诱敌急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进入,对模糊敌人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风真切情况,为施计造就天然屏障。小说中“只见对面松林中影着一个人影”一个“影”字就足以说明问题。

以上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知已知彼摸清杨志一行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为杨志等画好了他们必将进入的“埋伏圈”。

3、智用矛盾:

小说刻画人物除了描写手法外,还将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展现。通过观察分析,晁盖等发现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已达激化,并充分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在失意时期,得到梁中书赏识,“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送生辰纲的重任交托给他。只要他完成这个任务,前途将一片光明,仿佛他已看到出头之日不远了,所以就拼命表现,谁知却显得急功近利了。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他对军汉“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这让军汉们忿怨在胸。虞候、老督管同样对杨志强烈不满。尽管杨志一开始就防止内部不和,给“贼人”钻了空子,结果军汉硬赖在松林中休息,不再理会杨志的打骂。内部矛盾导致分裂,给了晁盖等可乘之机。白胜后来挑酒在卖和不卖当中即是抓住这一矛盾而施为的。

4、智用计谋:

劫夺生辰纲的计谋全由“智多星”吴用酝酿,然后由晁盖等人巧妙配合演化的天衣无缝。其具体计划和分工如下:

⑴晁盖等人乔装贩枣客,麻痹杨志一行。

⑵白胜挑酒故意不卖,让贩枣客买下一桶,当众吃尽,以显示酒中无药,欲擒故纵,迷惑杨志一行。

⑶借付酒钱饶一瓢,在另一桶中舀酒,一人抢吃,另一人再来舀酒,麻药,蒙骗杨志一行。可谓“瞒天过海”。

⑷白胜赌气不卖,贩枣客好心调解,再次欲擒故纵,彻底麻痹杨志的警惕心理。这一连串的计划,让人真假莫辨,杨志即使再精明多智,也不能不入其彀中。

为什么杨志如此小心谨慎、精明多智还是招致了失败的命运呢?杨志的“智”是用在护送生辰纲这一趟差使上。之前,由于失陷花石纲丢官、又一气之下杀了泼皮刘二,已让他成为“贼配军”,他的人生梦想陷入极度“失意”。梁中书的赏识让他有了人生再次“得志”的憧憬。所以他太想出色地完成押送生辰纲这个任务了。因为他急于靠功邀赏,改变自己“贼配军”的犯人身份,落个“封妻荫子”。所以为实现这个梦想,杨志把赌注重重押在这一行动上,甚至不惜急功近利地使用任何方法,只求生辰纲不出事。正因为这种心理,杨志的“智”反而显得有点过于小心,脑筋死板了,从而引发由于内部矛盾导致失败。这个原因是由于杨志主观上急功近利、蛮横粗暴造成的,此其一。客观上一方面由于自身内部的不和造成。梁中书一方面把押运生辰纲的重担托付杨志,一方面却派了个老督管监视,用其人却不信其人;再者是押运队伍内部的不配合与分裂。杨志的领队方式与管理方法带来的是军汉们的抵触与不听话,导致内讧产生。“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客观原因的另一方面则由于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正当杨志一行出现矛盾分歧之时,晁盖吴用等人则从从容容,依计行事,大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真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试想,杨志一人之智如何能敌众人一心的晁盖吴用等?此其二。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始终在进行中,尽管表面上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因为我们不到文章读完就无从知道贩枣客就是晁盖等人。如此则显得晁盖等人之智的高明,而杨志之智则充满一种“大势已去”的悲壮了。全文集中笔墨明写杨志的“智”,暗写晁盖等人的“智”,不仅增加了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也反衬了晁盖等人“智高一筹”。

当然,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成功与杨志押送生辰纲的失败正是凸现了小说的主题,即歌颂梁山英雄的大智大勇,而杨志的“智”则成为晁盖一行之智的陪衬。双方“斗智”的经过即构成小说的高潮。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