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单元的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学习时要求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我是这样处理本单元课文的:第一课和第六课放在一起学习,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中对自己影响至深的恩师。第二课和第五课放在一起学习自传和他传作品的特点。第三课和第四课分别学习随笔和小说。分组学完之后进行整体归纳和概括总结。

下面说一下完成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老师有这样的疑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慢,怎么办?为抢进度,有时不得不采取“老方法──老师讲”来赶进度,行不行?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教师精彩的讲解与分析对于学生深刻的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解重点、难点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1、自学探路整体感知:

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在分析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知识水准的基础上给学生出示两个层次的预习题目。

⑴A、扫清文字障碍。

B、掌握字意。

⑵A、指出文章体裁。

B、了解该体裁的特点。

⑶A、了解作者的称谓和已学过的作品。

B、了解作者出版的文集、创作风格和文学地位。

⑷A、了解本文写了哪几件事情。

B、作者对这几件事情的情感态度怎样。

⑸A、依据自己的理解每篇课文提三个有价值的问题。

B、依据自己的理解提五个有价值的问题。

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A、B层次,学有难度的学生掌握A层次的问题。教师起督导作用,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翻资料,能解决的问题有他们自行解决,教师只检查学习情况并对一些问题补充说明。整体感知,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讲解引路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的关键在于把一个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化大为小,渐进发问,当回答有困难时,重视铺垫,开启思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体、内容、语言、思想意义等多方面进行探究,这个过程自始至终呈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气氛,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过程,是学生探究和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是新理念与操作的整合过程。

3、积累上路教会方法:

任何零碎的知识只有经过整理使之系统化才能边为能力。之一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本课的知识重点、难点、篇章结构、语修逻文、任务性格进行整理,最后形成板书,使知识综合化、系统化。

4、落实运用培养能力:

运用所积累的知识解决可后练习,这只是浅层次的运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是高层次的运用。可设置写作练习,以“××老师二三事”为题,内容要充分表现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老师形象,流露的思想感情要明显。也可查资料表观点,试分析孙中山弃医从政,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基础和诱发事件。这样学生在综合性研究学习中提升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这种以认知、质疑为中国,靠知识运行的课型与语文的审美、熏陶、感染是不矛盾的。自主、合作、探究也要注入人文内涵。

二、课前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

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尽可能地考虑细致全面些,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先提出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再进行讨论以解决问题,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把学生没有提及而教师认为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再向学生提出。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能力,又可以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要求我们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本单元《藤野先生》和《再塑生命》可用比较阅读法进行教学,《我的母亲》用情感教学法,《列夫·托尔斯泰》用赏析教学法,《我的第一本书》用诵读教学法,《三颗枸杞豆》用品味教学法,《再塑生命》可用美文教读法。

新课标倡导“对话”式教学,一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往往只是形式上的师生谈话,并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火花,难于达到师生心灵的沟通与碰撞。其原因在于师生“对话”的内容囿于教参对文本的解读,缺少独特的个性和创见。而一些教育大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虽无语言形式上的交流,但由于其讲课内容深刻独到富有创见,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共鸣。于漪在第一年上课时就不用任何教参,全凭自己阅读文本,课堂上的讲述全部源于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和体验。一般教师的失误在于将自己变成了教参的传声筒,讲出来的东西是死的,只具形体而缺少精神和灵魂。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新课标 要求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学生可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习。因此,教师分析课文要突破由“从头到尾抚摩一遍”的教学习惯。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综合性,通过指导学生首先寻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其写作手法,并强调学生个体的需求和体验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四、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

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有些课文涉及深广的人文、社会背景,教学时应有所拓展,甚至有必要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作品,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譬如鲁迅先生的生平和著作,学者胡适的经历和传记文体的特点,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和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海伦·凯勒的相关事迹等等。这些相关知识的拓展既使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有丰富了他们的文学知识,激发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本单元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延伸到课外更广大的世界中去,譬如学过《藤野先生》,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鲁迅的各类文章欣赏之余,揣度这位既有童趣又有济世报国之情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以“我看鲁迅”为题,写一篇文章。也可就本文和《再塑生命》一文,谈谈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困难、挫折和个人的不懈奋斗,也可谈谈什么的教师和教育是成功的,对老师的看法等等。《我的母亲》一课可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开展这样的活动:⑴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和纪实作品中搜集整理“母亲”的“画廊”,在全班进行交流。⑵每人对自己的母亲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整理母亲的生活片段,在全班做一次演讲。《我的第一本书》中写人物很有文学表现力,一是人物立足于生活土壤写出了原汁原味二是作者文笔如刀,能准确刻人物的典型特征。让学生试着写一篇写人的观察笔记。《三颗枸杞豆》描写景物,人物的外貌、神态十分生动,让学生选择自己身边的景或人,学习课文大方法加以描写。还可结合《列夫·托尔斯泰》中通过描写人物眼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对学生身边熟悉的亲人、朋友进行眼睛的描写,揭示其丰富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的最后一段,品位作者学习丰收之后的感受,想一想,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无论有没有,都请找一下原因,思考今后应如何对待学习。给海伦或莎莉文老师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的感受等等。

五、关注文本的人文内涵

语文学科本身就要关注和实现它的人文教育的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受人间的真、善、美,学会用美的眼光审视生活和人生,用美的思想和行为充实自己的人生。《藤野先生》中通过学习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恩师的感激和爱戴,也体味到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我的母亲》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我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书对于人生的意义。《三颗枸杞豆》是一篇朴实无华而蕴含深意的小说,作者借助令“我”一生为之改变的“三颗枸杞豆”。阐明了人生历程改变的偶然性。三叔的一生给了“我”许多启迪:只有抓住时间,人生才有价值。决不能见异思迁、知难而退,否则将一事无成。《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有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学习课文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心,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再塑生命》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现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我们向莎莉文老师投去精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女孩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感动。

六、关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本单元所选都是名家名篇,作者的文学造诣深厚,特别是语言各有特色,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俯拾皆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这些句子并积累下来。语文学习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视点──句段读写,语言学用。譬如教学《再塑生命》一课时,可设置这样一个仿句练习:

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能处处感受到它的存在。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问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模仿着写几句有关爱的句子。

譬如《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有大量的人物肖像描写,这是一个让学生模仿练笔的好机会。学生可以学到肖像描写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之间的关系,通过肖像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夸张式、漫画式的肖像描写技法。

学用课文中的句式,学用课文中段落的表达技巧,通过读写实践活动,达到既阅读课文有进行语言表达基本功训练的目的。

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

1、默读和“速读”的习惯;

2、圈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置疑和发问习惯;

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

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

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

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习惯;

8、集体讨论的习惯。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部分将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要注意突出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课改最终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第一决不能削弱基础知识教学、否定接受学习。第二不论是对教师和是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教师从未体验和感受到的,“没有相同的经历,不可能有相近的感受,更很难有相互的理解”。因此,我们的教师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学生,必须站到学生的立场设计、实施教学工作。否则,欲速则不达。

开放式教学和探究式和讨论式学习,结束了教师凭借一本教科书、一本参考“打天下”的历史,要求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解答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寻找辅导材料的线索。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和实践终身学习思想,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