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教育集团 蔡少军
湖州四中的沈旦老师从容拉开了“浙江省2006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序幕。《我的母亲》成了观摩教师品尝的第一道菜。
沈老师的教学理念体现了语文对话教学的本质。对话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又要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因此,沈老师的这堂课是一堂很成功的优质课。
1、文本解读到位:
《我的母亲》节选自《胡适自传》中“九年的家乡教育”部分,文章重点不是写母亲的形象而是写母亲对胡适的训导和影响,表达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激之情。至于有人提出“揭示中国妇女心理历程”的主题解读太有个性,在我看来完全不符合胡适的本意,这一点可以探讨。
2、课堂结构精巧:
沈老师的设计是以点带面、以面促篇:
⑴胡适的母亲是一个_________的人,请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体现了胡适对母亲的何种感情?这个问题基本上是点上归纳。
⑵课文哪几段集中体现了这种感情?学生找出第4、13段,并从中提取“训练”、“影响”两词,这个问题基本上是面上概括。
⑶由第4、13段,引导学生阅读5~7、8~12段。5~7段的问题是“在作者的心中这是一种怎样的做人训练?”;8~12段的问题是“母亲与家人相处时,作者感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基本上是全篇辐射。三个问题层层推进,入口小、出口大,小中体大,在中现小。
3、语文味道十足:
再精巧的结构只不过是副骨架,内含思想和情感的文本言语才是骨架上的血肉。语文课的味道在于细读品味,因此沈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句、词来感受和体会母亲对胡适的教育和影响。如第4段中的“训练”、“恩师”、“慈母”;第13段中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都……”;第8段中的“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第9段中的“我渐渐明白……”、第10段中的“我总听见前堂……我开了房门……”等等,并适时引导学生朗读表达。有口头表达也有书面表达,表达中有一细节最足称道:沈老师要求学生模仿“你那一句‘你总要骑上你老子的脚步’,让我的人生之路有了方向,从此不再迷路”的句式来说说此时胡适的心声。这既是学生与作者对话,更是语言训练,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色味。
4、学生主体先行:
阅读对话教学中的教师预设应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沈老师在这节课中且放且收,“放”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收”是教学中的必要预设。上面所提课堂结构的三个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骨架,是教师的精心设计,问题偏离了骨架就一定要收。但骨架的血肉是应个性化的,沈老师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尽量要文章的血肉丰满起来。如:母亲对胡适的“做人的训练”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你有何看法?对这个问题,有学生认同,有学生反对。认同也好,反对也罢,沈老师都给以肯定,这是“放”。但仅如此,就是“放纵”。沈老量师用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寻胡适心理,在讨论和品读关键词句中感受母亲对胡适的教之严中深藏着爱之急,这又是“收”。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