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私人话语与大师境界

林归鸟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列夫·托尔斯泰 > 私人话语与大师境界

《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光辉巨作。读者从这三部作品中能看到托尔斯泰思想总体,感觉出这位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巨擎的思想脉搏,是按什么样的节奏跳动。托尔斯泰世界观中最尖锐的矛盾,历史唯心主义和宿命论,通过他这三篇代表作得以较为完整的表现。但仅从这三篇作品,读者不一定能探讨出托尔斯泰艺术境界的根。列夫·托尔斯泰创作轨迹存在三个分支:长篇与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及散文随笔、书信与日记。(其中书信与日记一部份被编在名为《樱桃园之雪》的文集里)这三个分支代表着列夫·托尔斯泰艺术境界的三个不同的层次,最高为其中长篇代表作,第二为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我们于其中可了解到他的生命艺术观以及托氏对其所处时代政治、经济制度的慎察深思。而从第三个层次──书信与日记里,我们则能触摸到托尔泰文学创作观点和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七情六欲,体会到他对俄罗斯的社会现实的梦想与幻灭,也能看出托尔斯泰对俄罗斯的农民问题及革命抱着什么样的态度。笔者私下认为将托尔斯泰潜意识流露得最多、最真实的文字存在于托尔斯泰的日记与书信中。他的书信与日记所表现出的托尔斯泰的思想与性格及对农民与革命的原则性看法,应是托尔斯泰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境界的本源。

在托尔斯泰的书信中,托尔斯泰对友人说“当一个思想需要表达,如果实在表达不出来则它会跟你纠缠不休,叫你实在厌烦捍候,才应写作”、“哗众取宠,玩弄小聪明取悦读者的作家是文学罪犯”;同时列夫·托尔斯泰明确表示自已讨厌虚构,称“空洞的虚构使人厌恶”。从此可以看出创作动机十分单纯的托尔斯泰的创作风格应界定为写实主义之类。此外托尔斯泰在致友人尼古拉耶维奇的信中认为文学创作的三要素应是:

1、是谁和什么样的人在讲话?

2、他讲的是好还是坏?

3、他讲的是不是他想的?是不是他想的和完全感觉到的?”

这三点是托尔斯泰的创作心理和创作态度及创作原则的集中体现,深思这三个原则后,我们完全可认为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特质最突出之处是:真诚。这种真诚便列夫·托尔斯泰成为最清醒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我们可以从《复活》这篇作品中看出托尔斯泰评价俄国官办教会里那些头罩伪善面纱、浑身散发虚伪诈骗味道的吸血鬼们的经典言论:“这里所做的一切事情是最大的渎神行径,所有这些用基督名义干出来的事情正是对基督本人的嘲弄。”也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真诚与写实的巨笔,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反映出的俄罗斯当时真正的城市生活的一方面──贵族、地主的腐败虚伪及上流社会在精神、道德方面的危机;而安娜·卡列尼娜卧轨时对上流社会的诅咒实际是托尔斯泰内心深处对俄罗斯上层社会的呐喊:“这里全是虚伪,全是谎言,全是欺骗,全是罪恶!”列夫·托尔斯泰总是那么直言不讳地说出俄国种种让当权者感到丢脸的事,为此他一生经曾经历惨重打击,也赢得极高的荣耀。

对农民抱着深切的同情是托尔斯泰世界观中又一十分明显的特质。托尔斯泰在致友人德米特里的信中说:“俄罗斯的农民,我们的养育者,可以应该不受嘲弄也不是作为装饰场面而被描写下来,可以而且应该不但怀着热爱,而且怀着尊敬,甚至是忐忑不安的心情把他们描绘下来。”托尔斯泰于致生活在农村中捷加季耶维奇的信中又说:“您应把您创作中的那种新颖和智慧大部份归功于您生活在其中的那个环境,我的劝告是您要巩固和继续您过去的那种好的生活,这样您可看到,您不仅会好起来,而且会比以前更好。”如上书信中的内容是托尔斯泰对农民与农村生活的言出内衷的看法。在托尔斯泰的心魂中,农民的形象应上升到艺术与哲学的高度,并值得恭而敬之地对他们进行描写;农村生活是艺术长青树极好的水源与养份;托尔斯泰的农民主义观点,使他广泛地接触了俄罗斯农民阶级并目睹、参于了农奴制度的变革。托尔斯泰同时在与农民阶级相处的日子里,逐渐固定了他的宗法制农民主义立场.《复活》与《安娜·卡列尼娜》中,聂赫留朵夫与列文似乎是托尔斯泰宗法制农民主义的形象代表,托尔斯泰借助聂赫留朵夫的映自己从农村中所看到的一切:在沙皇土地地主占有制下农村纷纷矢折的儿童,担任力不胜任工作的妇女,地主阶级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压榨,农民极端贫困的可悲的状况;借助列文阐述自己的土地改良主义思想:实行农事改革,走一条既保住地主土地所有制,又能够使农民摆脱贫困的道路,通过把两个对立的阶级利益协调起来,通过不流血的革命建立人人幸福、富裕的社会。聂赫留朵夫与列文是托尔斯泰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二个主人公,可以想象如果列夫·托尔斯泰不怀着巨大的热情去接近农民,他的笔下的农民型象与农民生活绝不会那样有血有肉。

列夫·托尔斯泰真诚的特点与宗法制农民主义的立场,使他一方面深深厌恶上流社会的狡诈与伪善,一方面为俄罗斯大片土地上的农民的未来出路阐精竭虑。推动托尔斯泰进行文学创作的骨干力量来源于其世界观中贵族立场与农民立场的矛盾,托尔斯泰在他宏篇巨作中展示了他的矛盾的心魂并提出对农民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的矛盾进行协调的一些措施。其中,“勿以暴力抗恶”、“土地改良主义”思想便是托尔斯泰力求缓和贵族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的思想精髓。托尔斯泰在他1905年10月23日的日记中记述道:“爱国者实际上是些以粗暴的、错误的、矛盾的态度对待人民以及人民提出的不使用暴力要求的人”、“总之,制造这场革命的人轻率得让人吃惊,令人反感”、“一个人用宗教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只有从宗教的观点出发,才能超脱”──这便是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思想的突出表现,在《战争与和平》里,托尔斯泰塑造了农民卡拉达耶夫这样一个典型,卡拉达耶夫善良,忍让,顺从天命,不抵抗邪恶,相信来世,他的口头禅是“受苦一钟点,活上一世纪”,托尔斯泰将卡拉达耶夫理想化并借助对他的赞美来宣扬自己“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对此,读者可自行参阅《战争与和平》中的有关章节。在《复活》中,托尔斯泰在这部作品里最终要表达的实际是“勿以暴力抗恶”的衍生物。在这部小说里他企图说明,无论是贵族还是农奴,都要进行“道德修养”,避恶从善或是改恶从善,人人都保持善良的人性就可以实现梦相中的乌托邦。无论是《战争与和平》还是《复活》,它们多少应算是托尔斯泰宣扬自己意识中“勿以暴力抗恶”思想的文学形式。实际上这种思想是十分消极的,列宁认为托尔斯泰抱有这种思想而使他成为“人性机会主义者”。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托尔斯泰思想流域里的三条大河,它们波澜壮阔的艺术境界源头何在?究竟是什么样的艺术原则驱使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用笔达到自己的艺术高峰?笔者认为列夫·托尔斯泰的书信与日记所表现出的他的性格和世界观,应是他作品风格与艺术境界的根。是托尔斯泰真诚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命运,并摒弃上流社会虚伪、欺骗、浮华,势利的肥皂泡,接近农民阶层,同时也在创作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思想蜕变。列夫·托尔斯泰的书信与日记里所记述的可能是他最深处的灵魂的星光,正是这数点光明开启了他的艺术大境界。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