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给学生一个表演的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教学感悟

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中学 车飞燕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 给学生一个表演的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教学感悟

一、引言

好文章有很多标准,好作文也有很多写法,但万变不离其宗:选材真,情感真,语言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才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基于这样的认识,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把培养学生能写、会写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这一点更是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不仅如此,新近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也多处强调中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感受独特,体会真切。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写作水平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说明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我在准备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心里清楚明白这堂课是为写作做准备,所以在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能力。可是要有效实施这些教学环节,如果只是一味机械地让学生完成,这样的作文指导课我预想是比较枯燥的。那何不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次新的尝试,把课堂这方舞台交给学生来表演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给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三、案例描述

1、策划:

要成功完成一次习作,收集材料过程至关重要,有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倘若没有写作素材,就算你有较高的写作能力,那也是脱离实际的凭空编造,也就谈不上是写作,而只能称其为“创作”,可事实上这对于初二学生是不要求的。所以我在上这课前就相应布置了一些学生应该完成的准备工作,如:请全般同学分成四人小组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描写母亲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收集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及新闻媒体报道过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也可以是学生自己与母亲的合影照片;还事先让学生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和学生聊聊天,让学生整理好聊天内容,并记录下来。当然我也在课前收集了一些资料,还准备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品,适时穿插在教学活动中,以激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我将课堂教学设计为四个镜头:分别是“听故事”、“谈感受”、“谢母恩”、“送祝福”。并且还让几名学生来担当本次学习活动的主持人。

2、过程:

镜头一:引入课题:

课堂上,我先播放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作为背景音乐,以唤起学生内心情感并能与歌声中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以纪伯伦的一句格言“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引出课题。我让学生欣赏动物世界里母子的照片,感受大自然中的亲情,转而展示我们身边的妈妈与孩子的亲昵照片,这些照片有些是我从网上下载的,有些是我亲自拍摄的母子合影(教师与子女),这些照片含概了孩子不同时期与妈妈的合影,有婴儿刚出生时和妈妈在医院病床上的,有妈妈怀中抱着小毛孩的,有妈妈带小孩子上公园游玩的,有妈妈陪孩子过生日的,有妈妈满含期待的眼光看子女登台表演的照片……,在课堂上课件一出示,立即传来学生的一阵惊叹欢呼,或许是因为他们看到如此熟悉的身影居然搬上了课堂,不禁感到有些兴奋吧。我心里也不禁一阵窃喜。我相信这些美丽画面,一定也能从心底里打动这些孩子们的,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什么是母爱。

镜头二:听故事,讲故事:

既然是一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应该锻炼一下学生说的能力。由于事先让学生有过准备,所以我让学生在欣赏了动画 Flash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之后,就开始让学生将他们收集到的课外资料拿出来集体交流分享小组成果。这时由主持人先讲话引出要来听听母亲的故事,并当作是记者去采访同学们。而学生的课外收获还是颇丰的,他们有的向大家介绍了名人名言,或作家写的关于母亲的文章,如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等;有的介绍了动物中表现伟大母爱的文章,像藏羚羊、母鸡的故事;还有的同学拿出各自的照片,讲述照片中包含的故事。印象较深的是有位女同学,照片中是她和妈妈在上海东方明珠塔下,她告诉大家这是她初一时生病休学,在做了心脏手术康复后,妈妈带她去游玩散心时拍下的照片,并且娓娓讲述了妈妈对她的爱,讲得情真意切,相当感人,同学们也都听的很认真。我想真实的才是能够打动人的。主持人在采访之后也都相应作出简单评价,这本身也是在锻炼主持人的随机应变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而我呢,也是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出现,我也向他们讲述了我了解的故事,有从新闻上看来的,还读了一篇毕淑敏的《妈妈为什么打你》。

镜头三:谢母恩,送祝福:

这堂课是为学生写作做准备的,除了练说之外,课堂练一下笔也是重要的。当时上这课时正好是三月七号,我就借题发挥,课件出示问同学们,明天是三八妇女节,你准备为妈妈做些什么?主持人很配合我,立即带头做出表态说要送康乃馨给妈妈,我很快予以肯定。接着,主持人又进行一次短暂采访,学生答案纷呈,有送卡片的,要回家帮忙做家务的,有要送花的,有的说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紧接着,我又问,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与父母中国小冲突,或者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做孩子的心情。那么此时你最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以文字的形式写下几句话来。话音一落,学生就拿笔思索起来,我想他们肯定有话可写,就鼓励他们说你把想说又不能当面对妈妈的话写出来,借这节课的机会来宣泄一下你内心的情感吧。话音未落,学生已埋头动笔了。我播放着旋律优美的轻音乐陈百强的粤语歌《念亲恩》,自己也不禁陶醉在乐声里,我想学生不一定能听明白他在唱什么,但能在这舒缓的轻音乐中流泻下他们内心的感受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吧。一曲终了,学生手中的笔也停了。于是我们又开展了送祝福交流活动,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一次情感表白,“妈妈,我想对你说……”。应该说学生们都写的很好,很真实,很朴实无华。我例举学生写作如下:“妈妈,以前我认为你太唠叨了,觉得你很烦,现在我理解了,您也是为我好,谢谢你,妈妈!”“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您就像阳光温暖着我这颗幼苗,谢谢您!”“妈妈,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愿做你的儿子!”听着那么多学生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虽然谈不上有多少文采,但我确实是实实在在地被感动了一回。良久,我都沉浸在这种浓浓的情意当中。

四、回顾与反思

1、作文内容要生活化:

学生一般都很怕写作,写作的最大障碍莫过与没有内容可写:作文立意要解除传统的束缚,教师应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发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所以,教师要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阅历丰富、体验深刻,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作文时,文思便如江水出闸,一泻千里。

生活是作文之源,学生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教师要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要重视开拓中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培养他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写作题材与学生生活合拍,从而使作文内容生活化。这样,不仅解决了作文“无可写”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2、师生合作是合作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古人云:“君子爱人,必教之以其方”,即教师应该 “授之以渔”,而并非 “授之以鱼”。

了解学生的看法与见解,利用情感因素,建立成功的情景要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分不开的,也即心理学上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所以,在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师生合作的同时,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利用情感因素,建立成功的情境。

3、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轻松学习气氛:

在课堂中利用音乐和美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课堂中适时穿插歌唱妈妈的歌曲,激起学生内心对母亲的爱意。播放动画 Flash,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还让他们欣赏许多美丽的画面、照片,视觉上获得享受,并能从图片中直接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这与“语文学科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为重点”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也可以根据不同课文教学的需要,选取不同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学需要,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科间的知识相互融合,让学生获得知识的综合性理解。

4、让课堂变成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始终坚信学生是课堂的主题,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中,选了几位学生作为主持人,让他们担任小老师将课堂的环节一一连贯起来,又让他们作一回记者去采访本班的同学,问问他们同龄人各自的亲情故事,从而其他同学更可以大胆地畅谈,充分地练说。综合性学习活动,除了考察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动笔写作的能力也不容忽视,毕竟这是一堂为写作前期的预热工作。所以我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下他们内心一时流泻下的真实感受。虽然只是短暂的练笔,但也考察了写作能力。写完后及时交流,很好地将说写有机结合起来。

这堂课,我自认为有不少可取的地方,但事后我又在想上课时是否可以加一环节让学生进行小组思辩怎样构思写这篇习作。因为对于写作方法上我讲得甚少。还有一点是,我让学生主持,总担心他们有些地方该评价的没有及时作出反应,而急于补充,或抢话匣子,我是不是可以胆子放得再大点,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我只是在一旁点拨启发就可以。

总而言之,作文课教学还有很大的余地留给我们广大教师去摸索,探究。如何将课上得丰富多才,而且又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真正学到写作的技巧是我们将一直探索的前进方向。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