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充满激情的心灵之声──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归纳

陕西省宝鸡市教研室 曹公奇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 > 充满激情的心灵之声──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归纳

纯洁的雪花,咆哮的雷电,永恒的日月,勇敢的海燕,银白的浪花,晶莹的雨水……这些大自然中美好而壮丽的形象,激起了作家多情的心灵,进而化成了一篇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娇柔晶莹;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弥漫太空。鲁迅先生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雪景的优美与北方雪景的壮美,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寄托了自己的爱憎感情。江南的雪景山花烂漫,生机勃勃,童趣天真,这美好的图景,与丑恶的现实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寄寓了作者追求美好理想世界的愿望和心境;而北方的雪景,蓬勃奋飞,旋转升腾,气势磅礴,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特征,作者赞颂了这种对寒冷环境的反抗精神,同时寄寓了作者对把雪花变得孤独和冰冷的严酷冬天的憎恶之情,也蕴蓄了作者反抗冷酷现实社会的不屈斗争的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先生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雷电颂》是一篇慷慨悲壮的抒情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屈原呼唤着风暴,呼唤着雷电,他想借这些雄伟的自然力量,毁灭黑暗,诅咒邪恶;他景仰光明,礼赞自由,表现了他爱国爱民的深切感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屈原对黑暗的愤怒,对邪恶的诅咒,对光明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气势雄伟,波澜壮阔,铿锵有力,撼动人心,他与风暴雷电完全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同化的境地,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成为千古不朽的爱国者典型。

巴金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日月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自古以来,日都是光明、希望的象征,但巴金写日,并未直接地描写日,却写扑向灯火的飞蛾、追赶日影的夸父,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这些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显示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这是巴金激情洋溢的一面,而《月》却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作者写月,是忧愁沉重的,面对如镜的凉月,他想起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的娥。娥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巴金的《短文两篇》,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海燕》是一首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作者描写了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冲击于阴云和海浪之间,勇猛地叫喊着,迎接暴风雨的来临。海燕勇敢的形象,象征了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表现了一种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豪情万丈,激荡人心。同时,我们今天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解读这首散文诗,如不惧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等等。

纪伯伦是一位多情的哲理诗人,在《浪之歌》中,海浪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不仅对海岸有着难分难舍的爱情,而且对世间的万物都怀着满腹的爱情,她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她爱着这个世界,也守护这个世界,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神。在《雨之歌》中,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着万物,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同时,它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相互联结了起来。这两首散文诗,并不是以揭示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了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

本单元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的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我们学习这些散文诗,首先要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在象征物中寄寓的思想感情,像雪、风、雷、电、海燕及其它海鸟等象征物的象征意义;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通过想象和联想描写事物,寄寓感情;学习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像比喻、拟人、对比、烘托、呼告、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艺术魅力;学习作者生动优美、内涵丰富、抒情性强、富有哲理的语言,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春天来了,让我们走进春天,感受春天,从大自然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启迪,让大自然激起我们的心灵之声。

(刊于《中学生学习报·语文周刊》(八年级人教课标版)2005年2月14日第33期(总第059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