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郭沫若,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女神》,这是作者第一部诗集,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最具影响力的新诗集。《女神》为中国的新诗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女神》共收诗歌56首,于1921年8月出版。而作品最早写于1916年~1917年,其中大部分则写于1919年到1920年间。郭沫若于1914年到日本留学,初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翌年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考入福冈九洲帝国大学医科。在日本的几年中,郭沫若接触了泰戈尔、海涅、惠特曼、雪莱、歌德的作品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沙的著作,受到了他们的诗歌创作和泛神论思想的影响。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之前,国内反帝反封建运动正在勃起,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思想也深深感染着旅居日本的郭沫若。
然而,最初激发起郭沫若写诗欲望的却是他在日本发生的一段恋爱。郭沫若在1913年曾遵父母之命在四川老家结了婚,不久便出了国。1916年8月,郭沫若的朋友陈龙骥因患肺病,在医院医治,不愈而亡。陈治病期间,郭曾前去探视照料。陈死后,郭沫若到圣路加医院去取一张X光片子,接待他的是一位名叫安娜的护士,她眉宇之间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洁光,使郭沫若肃然起敬。安娜说,待她把X光片找出来后就给他寄去。一月之后,郭沫若收到了安娜寄来的X光片,还写了一封英文的长信,安慰郭沫若,说了不少宗教中关于忍受的教训,使郭沫若深受感动。从那时起郭与安娜便时常通信。随着彼此了解的加深,逐渐热恋起来。《女神》中所收的《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别离》、《维奴司》等都是先后为安娜而写的。诗人在《新月与白云》中写道:
月儿呀!你好像把镀金的镰刀/你把这海上的松树砍倒了/哦,我也被你砍倒了!
白云呀/你是不是解渴的凌冰/我怎得把你吞下喉去/解解我火一样的焦心?
年轻的诗人借月光、白云等自然景物,抒发其爱情的烦恼和焦灼,这种清新的格调和表达感情的方式与泰戈尔的一些诗作很是相像,而郭沫若写的《死的诱惑》则看得出是受着海涅的影响。这一时期,郭沫若写的诗除了抄示给几位亲密的朋友之外,并没有发表过。他第一次公开发表诗作是在1919年。那年夏天,为响应国内的“五四”运动,日本的一些留学生组织了一个文学团体,郭沫若也参加了。他们订了一份国内的《时事新报》,一天,郭沫若在该报的《学灯》副刊上读到一首康白情写的白话诗《送慕韩往巴黎》,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们喊了出来,我们做得出去……”郭沫若以前只听说胡适等人在写白话诗,但由于身居日本乡下,不曾读过这些诗作。现在亲眼看到了白话诗,觉得新奇。他想起自己写的一些诗作,抄了《鹭鹭》和《抱和儿在博多湾海浴》两首寄给了《学灯》。寄出不久,这两首诗便发表了出来。那天郭沫若看到自己的作品印成了铅字,十分高兴,这是郭沫若第一次发表的作品。编《学灯》的是年轻的宗白华,他很欣赏郭沫若的诗,在他的鼓励下,郭沫若写诗的兴致更加高涨了。从1919年下半年到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的诗情就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一阶段他的诗无论思想和艺术都有了新的飞跃。
1919年12月,学校放假了。一天上午,郭沫若到福冈图书馆去看书,这几天他老思念着祖国、思念着工人、思念着农民……他多么想用诗来抒发这一切啊!他看着书,但书上的字像在跳舞,突然他有一股感情的热流在胸中奔涌。他走出图书馆,在后面僻静的石子路上,脱掉木屐,赤着脚踱来踱去,“地球,地球……”他嘴里喃喃地低语着,索性在路上躺下,“地球,我的母亲”……他抚摸着土地,仿佛感触她的皮肤,感受她的拥抱。诗情激荡着他的心,他连忙跑回寓所,拿起笔用颤抖的手写在纸上:地球,我的母亲/天已黎明了/我把你怀中的儿来摇醒/我现在正在你背上匍行。
写着写着,诗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像瀑布一样奔泻,一句句感人的诗句跃然纸上:“……田里的农人,他们是全人类的保姆……炭坑里的工人,他们是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最后一节诗在纸上出现了:地球,我的母亲/从今后,我要报答你的深恩/我知道你爱我还要劳我/我要学着你劳动,永久不停!
写作长诗《凤凰涅磐》时,也有类似的情形。1920年1月,一天上午在课堂听课时,突然有诗意袭来,他便在笔记本上一鳞半爪地写出诗的前半部,晚上临睡前,诗的后半部的意趣又袭来了,他伏在枕头上用铅笔疾书,写着,写着,全身发冷,牙齿都打战了,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诗句:
除夕将近的空中/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唱着哀哀歌声飞去/衔着枝枝香木飞来/飞来在丹穴山上/我们听到了凤凰的诅咒:
宇宙呀,宇宙/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你悲哀充塞着囚牢呀/你阴鬼叫号着的坟墓呀/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我们更生了/我们更生了/一切的一切,更生了/一的一切,更生了/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火便是凰/凤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凤凰涅磐》是诗集《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揭露和诅咒了像屠场、地狱般的黑暗现实生活,歌颂凤凰自焚的壮美的悲剧。象征着旧中国和诗人旧我将在熊熊烈火中毁灭,而新中国和诗人新我将在熊熊烈火中新生。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郭沫若认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真正的诗应该是“生之颤动,灵的喊叫”(《致宗白华》)。郭沫若这些诗就是生之颤动,灵的喊叫,不仅在当时有力地激励着,鼓动着众多的读者和民众,就是在80余年之后的今天也仍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