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名词解释
1、塔里木河“塔里木”维吾尔语意为“田地”“种田”。中国最大内陆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上源有三:阿克苏河源出天山,叶尔羌河及和田河源出喀喇昆仑山,在阿瓦提县肖夹克附近汇合后称塔里木河,东流到铁干里克(尉犁县东南)为中游,下游折向东南注入台特马湖。从叶尔羌河源起算,全长2137公里(肖夹克以下长约1100公里),流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河水靠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中下游河水渗漏蒸发,且由于灌溉,水量愈往下游愈小。下游河道迁徙无定,过去曾多次同孔雀河合流入罗布泊。1952年在尉犁县筑坝,同孔雀河分离,河水复经铁干里克故道流向台特马湖(现已干涸)。上、中游建有小海子、上游等水库。1971年建有塔里木拦河闸。
2、胡杨杨柳科。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叶形多变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的叶全缘或疏生锯齿;卵形、扁卵形、肾形的叶具缺刻或全缘,无毛,带灰色或淡绿色。分布于中国新疆南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河套地区,多生于水源附近。耐盐碱,生长较快。木材供建筑、板料、家具及造纸等用,树干、枝、叶可提胡杨碱,为西北河流两岸或水位较高地方的重要造林树种。
3、荒漠长期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的地理景观。气温变化急剧,特别是地面温度变化导致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风力作用活跃。地表水极端贫乏,多盐碱土。只能生长根深叶小或无叶的旱生或盐生植物。动物具有穴居、夏眠、善疾走等特性。分布于大陆内部或低纬度大陆两岸。按地表组成物质,分岩漠、砾漠、沙漠、泥漠、盐漠等,以沙漠分布最广,次为砾漠(又称戈壁)。在高山上部和高纬度亚极地带,因低温引起的生理干旱而形成的植被贫乏地区,为荒漠的特殊类型,称寒漠。高山和极地冰雪地带则称为冰漠。
(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二、生态环境常识
1、生态环境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由许多生态因子综合而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有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因子有光、温度、水分、大气、土壤和无机盐类等。在自然界,各种因子不是孤立地对人类与生物发生作用,而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综合起着作用。
2、环境资源指作为资源总和的环境整体。各种自然资源包括水、空气、土地、动植物、矿产等和它们组合的各种状态,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环境资源遭受日益严重的破坏,例如水资源短缺和污染,臭氧层破坏、土壤沙漠化、森林面积锐减、部分珍稀物种和矿物濒临枯竭等,都会给人类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带来相应的影响。因此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时,必须遵循持续、协调发展的方针。
3、生态因素亦称“生态因子”。影响生物的性态和分布的环境条件。
可分为:
⑴气候条件,光、热、降水和大气等因子;
⑵土壤条件,土壤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特性,如质地、酸碱度、土壤水和营养元素等;
⑶生物条件,地面和土壤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
⑷地理条件,地理位置、地势高低、地形起伏、地质历史条件等;
⑸人为条件,开垦、采伐、引种、栽培等。地理条件与人为条件,常通过引起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变化,对生物发生影响。
(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