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油田高级中学初中部张献丰】
〖拨开云雾看课改──听省优质课大赛有感〗
目前的语文教学是文选教学,一篇又一篇的阅读文章构成了语文课程的主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的熏陶,都离不开文本的学习。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应该说是建立在对文本学习的平台上。因此,师生共同认真地研读文本,学习文本,应是语文课堂的根本。而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正在于语文要通过学习文本,去学习语言的运用,去鉴赏和评价语言运用之妙。
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美丽的罗布泊”“塔河的呻吟”“胡杨悲歌”“恐怖的罗布泊”等四个环保话题成了孩子们讨论的中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提法突破了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把学生当作知识承载容器的做法,让学生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去发展自己。这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也更接近教育的实质。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课堂上关于“情感熏陶、精神传承”的教学环节开始层出不穷。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关于人与环境问题的文章,探究罗布泊消失的内在原因是文章的主点,这一点讲课老师也抓住了,把罗布泊的消失与人类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联结起来,拓展得水到渠成,但是老师一直的悲调语言使整节课的氛围都处于一种压抑且负罪心理境遇中,这不是本课应有的气氛。我们并不否认从课本中引申、升华出某种情感,用以对学生情感熏陶、思想教育的合理性,关键是这种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否则孩子们只能以虚伪的说辞或逆反的心理对待之。
【湖北省仙桃市毛嘴一中王慧群】
〖别让咸亨酒店的笑声充斥课堂〗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听课的感觉变了不少,讲台上的老师不再那么高高在上﹑满面寒霜,取而代之的是满脸微笑﹑和风细雨,但久了却也困惑重重:笑声是否就是课改的全部?
那笑声让我想起一句好熟悉的话:教室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当我们指责咸亨酒店人们麻木无聊笑声的时候,我们也正在把我我们的学生变成这种麻木笑声的制造者,面对苦难丑恶愤怒感动,我们学生的情感竟变得如是之简单:快乐!我们还奢谈什么感动感染共鸣!
当然我也不是说课堂上不能快乐,只是该看具体的作品:该委婉处委婉,该豪迈处豪迈,该愤怒处就愤怒,那与课堂气氛的自由民主并不矛盾。
教师自己没有投入到作品中去,课外没有读出作品的味道,没有与作品产生共鸣,课堂上施展不开,又如何能引导学生投入和共鸣呢?记得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课文时,我心里充满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悲愤,学生也学习非常投入,老师们也说当时听得都挺激动的。
我想,只要我们老师能投入到作品中,读出自己,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少许多“咸亨酒店的笑声”!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外国语学校孙立群】
〖“读”领风骚,溢美怡情──浅谈朗读的美育作用〗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朱喜说:“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有一个总体的要求:每接触到一篇新的课文,必须做到一读──疏通文字,二读──整体感知,三读──领会文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我也指定学生在一天中一定要有二十至三十分钟的朗读时间,或者早上全班利用课前十分钟时间齐读,或者两人结对利用空闲时间朗读,这种朗读主要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进而深刻领会文章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阅读篇目的文章,老师一般很少过细讲解,更多地是通过学生反复地朗读,自然而然地感知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意图,甚至是体会作者感情。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课文时,我就试着放开手脚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每篇文章的内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真切地体会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作者以强烈的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的思想。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学钱学涛】
〖浅谈现代教育科技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是一个信息传播活动。这是传播学的观点。但现实中,语文教学活动很多教师主要依靠语言符号来传输,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枯燥、单调、乏味。不自觉得产生“厌烦”情绪。美国当代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布鲁纳也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采用设计新颖、趣味又有直观形象电教媒体,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意境,刺激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大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在时代给了我们大好的契机。科技的发展、新课标的执行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运用现有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这样既开拓了教师的视野,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用电教媒体演示罗布泊的消逝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变化的原因,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大寨乡西大寨中学蒲亚宁】
〖学校环境教育浅议〗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潜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熏陶性、感染性、引发性、激励性等特殊功能,它能发挥其润物无声的陶冶功能和启迪心智的教育功能,因此,创建生态校园环境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为了使广大师生的环境意识不断得到提高,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另外,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创建生态校园是贯彻这项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学生是未来环境的保护者,创建生态校园,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环境道德的培养,从而使他们成为对地球、对人类、对祖国、对他人具有高度责任感,具有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
学科渗透是环境教育重点。因为环保教育本身是以跨学科为特征的,它将教育内容化整为零地渗透到各学科中,使学生在各科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因此,学校要求各科老师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态校园的基础建设,挖掘环境教育因素,找出学科内适应于教学的知识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例如,我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时,充分利用我校的生态校园设施与消逝的仙湖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了巨大的落差,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深切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保护生态平衡,建立生态校园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浙江省天台县始丰街道山河中学许飞龙】
〖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集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以及脉络清晰的参观游记和言简意赅的说明文。如果让学生扮演解说员的角色,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调换顺序,更换词句,穿插内容,删除细节等形式的重组后向同学们进行解说,定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譬如我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在学生感悟了因人类的破坏使罗布泊消逝这一可悲的结果。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虚拟自己就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向读者解说,罗布泊是怎样消逝而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当学生解说后,教师点评时要多表扬,少批评,逐步增加学生敢说的自信心。这样让学生当解说员,不但使语感互补后达到了最高程度的“真”的境界,更使学生活动变得充满生气和富有竞争力,让学生乐此不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转化。综上所述,强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需要积极探索的一个闪光亮点。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加以实践研究,使之发扬光大,切实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之真正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平洲第三初级中学陈长贞】
〖新课程下优化课堂心理气氛之我见〗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或课堂气氛,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况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的依赖非常大,所以优化课堂学习心理氛围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事实证明,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心理氛围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兴奋,有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力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反之消极压抑的课堂心理氛围则会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思路狭窄、思维呆板、效率低下。
如在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深情地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两河流域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如今已是沙荒遍野;罗布泊曾是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现在也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我们在惊叹之余,是否应深深地思索: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由于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借助语言传递给了学生,于是师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共同唱出同一首歌: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鲍田中学戴小云】
〖例谈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四大误区及对策〗
语文课成了包罗万象的“万能课”:
一名教师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在对课文稍加分析后,就用大量时间来看影片《后天》中的情节。
[反思]: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论,使语文走出了“以学科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天地。于是,语文教师过份夸大了它的外延。有些课怎么看也不像是语文课。不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不让学生去朗读课文,不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是让学生去讨论一些问题,做些表演,画些画,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甚至将语文课上成了社会课、自然科学课。诚然,语文课堂引进小品、表演、演讲、辩论会等形式,确实给语文课带来不少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热闹的活动,不见对文章的挖掘、共鸣,势必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
[对策]:我们倡导综合性学习,但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它的最根本任务在于“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热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管新课程怎样改,“语文味”始终不能淡化。仔细地阅读文本是语文学习确有所获的根本所在。一篇文章,能够读得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章中丰富、浓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再铺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才是正途。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学校李中华】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实践与运用〗
初中语文学习,文本阅读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初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就是通过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学生个体发展为皈依,以文本为媒介来实现对话的。学习中,通过教师建构阅读流程,引领学生自主参与文本阅读,感知──理解──品悟──认同──升华,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学习应严格遵循“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最终回归文本”的原则来进行。学习中,应包含有感知、理解、探究、延伸等环节,而探究性阅读是常规阅读活动的深化,有利于拓展文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阅读一篇文章,把握事件、内容非常重要,同时,一个主题鲜明、立意深刻的佳作,倘若没有好的形式来支撑,也只能是“散兵游勇”,失去价值。所以,探究内容和探究形式(结构)同等重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的同时,顺势组织探究活动。最终的结果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因为探究关注的是过程,关注的是生成。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可以组织学生探究:文章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失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先作假设比较,例如笼统地说,“据史书记载,罗布泊水域辽阔,周围万顷绿地,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与课文比较,效果有什么不同,再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层意思写具体的。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实验小学雷雨田周志敏】
〖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声为有声、化平淡为神奇,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能使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丰富成为可能,从而增加教学的愉悦性和形象感、情境感;它能使语文教学的空间得到拓展,从而体现教学的现实性、教育性;它能使语文教学的方法得到创新,从而实现教学的探究性、开放性。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引下,新的教学理念熏陶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会学生明辨是非、明白事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与罗布泊有关的视频资料,将以前的罗布泊和现在的罗布泊对比,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以前的罗布泊——“绿洲”“仙湖”;现在的罗布泊——“沙漠”“恐怖”。为什么呢?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缘由:人为破坏——“改道”“四盲”。然后,我适时地播放一些与环保有关的科教片: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的动植物种群的灭绝,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地球的千疮百孔……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这就是我们为之歌颂、为之赞美和赖以生存的星球吗?此时我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地球只有一个,需要你我他共同维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广东省肇庆市第十二中学伍秀卿】
〖快乐,学习语文的根本〗
教育家奥特加曾指出,教师的真正职责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生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品尝到发现的快乐,才会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比较注重运用巧妙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这个标题就已经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教师在教学时,先出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地图,指出罗布泊的所在。然后讲一个“泊”字,湖泊湖泊,“泊”就是“湖”的意思。“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湖”,如今消失了。我们自然会问: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怎么消失的?它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教训是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合作探究,将会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这样自然地会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当一回“事后诸葛亮”。让学生讨论:假如你是当年新疆建设兵团的司令,你怎么规划塔里木河流域的开发?怎样保护美丽的仙湖?学生觉得自己可以作主了,学习的兴趣空前地高涨起来。这样学生就能从探究学习中找到发现问题的快乐。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应店街镇中心学校翁晔】
〖发挥文本的作用,呼唤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时代渴望语文教学传统的回归。素质教育呼唤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那么如何让文本发挥作用,使学生真正提高语文感悟能力呢?
第一、重视文本中的语言资源,加强语感训练:
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吴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下面简称《罗》)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章之后,畅谈读的感受。有位学生说:“我从‘罗布泊,泊的左边是三点水啊!’一句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遗憾,罗布泊,本应该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可现在却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可惜啊!”有位学生说:“‘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入!’这句话让我的心异常地痛,仿佛要滴出血来,一种沉重与悲哀压得我喘不过气。因为人类盲目地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了这么残酷的后果,让我有一种想泪流满面的冲动,却又欲哭无泪般地难受。”还有学生说:“从‘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这一句中感到一种心酸和害怕。青海湖、月牙泉都在因为我们人类的原因渐渐地消逝,我们应该要停止对大自然的破坏了,要伸出手拯救生态环境。再这样下去,也许有一天,悲剧就会在我们身边上演,这又让我感到害怕。”在对语言的感悟中,学生就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憾,对环境、生态的忧患意识也随之增强。
第二、注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在教学《罗》时,我也让学生从课文中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来。有一位学生说:“我读出了‘酸’的感受。‘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让我鼻子酸酸的,是人类在破坏环境,现在它们在伸着手向我们乞求着,我们人类怎么还忍心伤害它们呢?”我让学生说说怎么才能读出这种感受来,学生都说三个“救救”要读重音,最主要的是用沉痛的心情去读,脸上的表情也应该是沉重的。个人演示之后,学生齐读,效果非常好。读后教室里异常地安静,大家都沉浸在一种哀伤的气氛中。
第三、咬定文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罗》一文时,对“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此句的诵读感悟后,我顺势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环境破坏或污染的实例:五泄源头的水资源的过量采用和污染,浦阳江排放污水的情况,还有我们应店街镇因水泥厂排放烟雾引起的严重空气质量问题等等,经学生组合,汇成了一句话:“救救五泄,救救浦阳江,救救快要窒息的孩子们!”
【湖北省荆州市教学研究室余映潮】
〖课堂活动的创新设计〗
教案,简言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策划的一种教学安排。目前,我们要从表现课程改革的深度与广度的角度来看教学方案创新的问题,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连教案的设计都不能进行创新,那改革就谈不上有力度了。
教案的创新设计不仅要求教师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技巧,还要求教师有精细深刻的研读教材的能力。从教案创新设计本身来讲,教师应多角度多层面地理性地思考体味下面一些问题:
1、教学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2、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诵读,品析,积累,运用”等语文课堂的教学要素。
3、教学设计要力求做到“课型新颖,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4、教学方案的美学境界是“简化,优化,美化”。
阅读教学方案创新的角度与内容实在是丰富多彩。如微型话题式品读:
微型话题,是教师研读课文之后提炼出来的引领学生自主地合作地进行课文研读的小小话题;每一个话题都是一个“抓手”,都能让学生深深地进入文本,都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再表达”。如人教课标教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课中微型话题设计:
请同学们自选话题,发表见解:
1、课文内容简介;
2、美丽的罗布泊;
3、恐怖的罗布泊;
4、胡杨悲歌;
5、塔里木河的呻吟;
6、课文中的数字;
7、课文中的忧患意识;
8、四个“盲目”用得好;
9、悲剧还在上演;
10、我这样品析课文中的一段话;
11、梦回仙湖;
12、假如我是一位百岁老人……
由这些话题,我们可以想见课堂活动的生动热烈。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中心学校谭蓉花】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加快课堂教学的进程,提高教学效率。
在《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中,主要揭示生态恶化后所带来的后果,课文的结尾提到了青海湖、月牙泉等地也遭到了破坏,这时补充介绍这些地方以的情况,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忧患意识,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像文中的这种例子在今天有很多,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更多的事例,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加强社会责任感。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温州新星学校刘日良】
〖多媒体课堂记录(1)〗
学校的公用多媒体教室只有一个,上多媒体的课一学期算下来也就那么几节。在一个与普通教室不大相同的地方上课,情境的变化必然也带来上课秩序、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前几节课,我都抢了个先,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可说可记的不少,但都被我忽略了。今天算是心血来潮吧,想给自己的多媒体辅助的课堂留点影子,因此就开始了我的《多媒体课堂记录》。
湖泊在干涸,文本阅读的趣味也在干涸(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有一个仙湖已经消失,可是人们对仙湖的怀念没有消失。罗布泊的电视资料,把学生的情感吸引了去,他们深深陷入到湖泊消失的哀伤中,它带给孩子的是心灵的震撼,声像资料带来普通课堂无法达到的效果。如何用好罗布泊的电视资料,是课堂的关键。是作为导入、还是作为课堂情感的提升环节,各依课堂的整体而定。我在导入时,给学生播放了。效果是明显的,但只是短期效应。文本在学生的阅读地位中开始下降,其兴趣还不如通过语言介绍或者简单的图片导入,其层层递进的效果更加明显。因此我主张在文本阅读的趣味被调动的时候,穿插这样的声像资料,震撼的效果才更为明显而且持久。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