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北极是我的心灵家园

胡纯琦 谢学军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旅鼠之谜 > 北极是我的心灵家园

位梦华,男,本名位孟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1982年登上南极大陆,是最早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此后又七次深入北极,是第一个在北极越冬、第一个同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和去北极次数最多的中国人。1995年,位梦华作为总领队,率领中国北极考察队胜利进入北极中心地区,首次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他出版了40余部与两极有关的科普作品,获海内外科技类和少儿类图书大奖10多次。最近,位梦华教授第七次从北极考察归来,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

一、北极让我真正认识了生命和自己

记者:位教授,您好!您曾多次登上北极那片神奇的土地。请问这一次的考察目的是什么?

位梦华:这是我第七次去北极,时间是今年5月13日至7月19日。主要考察和研究现代科技对爱斯基摩人的影响这一课题。约在70~80年前,爱斯基摩人还过着原始的狩猎和捕鱼生活,基本与外界隔绝,然而近20年来,随着人类关注和涉足这片原始净土,爱斯基摩人也学会了使用手机、计算机和飞机等,与现代文明愈来愈接近,他们的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们接受现代科技和文明呢?科技是怎样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作用的呢?近期我将去北极写一本有关这方面的新书。

记者:您曾在作品中说“北极是我的第二故乡”,能谈谈您那种极地情结吗?

位梦华:我一共去了七次北极,对那片土地充满难以割舍的感情。那并不是风和日丽的浪漫之旅,相反,无时不刻都充满了艰苦和危险。我曾遭遇过北极熊和狼群,曾掉进过几米深的冰缝里,曾遭遇“重力风”和“浮白天空”,生死常常浮于一线之间。但正是在这种磨炼中,我真正认识了生命,认识了“人”,认识了自己。在与爱斯基摩人的交往中,我看到了一种质朴的人性和合作精神,让人感觉那儿存在着一个很原始的精神家园。那是我心灵的故乡。去了北极,世上的功名利禄比以前要看得淡一些了,但有时却有个很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在北极看到更多的中国人。只有在极点,我才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国家荣誉感。

记者:20世纪90年代您几乎全在北极度过,您如何处理同家人的关系?

位梦华:我爱人原是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儿子高中毕业后去俄罗斯读书。这样,我去北极的阿拉斯加时,一家人分别占据了欧、亚、美三大洲。我们这样的家庭,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80年代我们主要靠通信联系,90年代后北极也可通电话了。1998年,爱人随我一道去北极度过了8个月,其中经历了两个月的极夜,被国内媒体称为“第一对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夫妇”。

二、其实大自然是不可征服的

记者:经历过极地的风雪磨炼,您一定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新的认识?

位梦华:是的。寒冷、风暴与突如其来的危险,使我感到人在大自然面前实在是太渺小了。我们老说,科学是改造和征服大自然的,其实大自然是不可征服的。我们只能努力做到与它和谐相处,对它多一份尊重,切不可把自己看得过高过大,以为能凌驾于大自然之上,这样只能加深人与大自然的矛盾,最终给人自身带来灾难。

记者:那么科学考察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位梦华:矛盾当然是有的,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矛盾。比如种族间文化和生活的差异、男女比例不平衡等原因都有可能引发矛盾。但在那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彼此间拧成一股绳才能生存下去,才能进行科学研究。与生命本身相比,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纠葛矛盾、磕磕碰碰又算得了什么呢?有人说极地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地方,很有道理。总体而言,我们之间主要是一种很质朴的合作关系,种族、文化的差异在那儿已慢慢淡化。至于趣事,那真是太多了,苦中作乐吧!有一次,我与两个小孩穿上企鹅服,以假乱真混入企鹅群中与之共舞。还有一次,我掉进了一个大冰缝里,结果发现了一个宫殿般美丽的溶洞。一位女孩生了“极地婴儿”,大家称她为“北极皇后”,并专门为她开了个宴会,后来宴会变成了一场打斗,很多人受了伤,这其实是因为人太孤独了,精力无从发泄。

三、少年时代我的梦想是做作家和诗人

记者:作为一名科学家,您如何处理写作与科研二者之间的关系?

位梦华:少年时代,我并没有想到我会成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那时我全部的梦想就是做作家和诗人。进入高中后,看到学习好的同学都考理工,信念发生了动摇,终于弃文从理。我有写日记的习惯,1981年我去了美国,从一个几千年封闭的社会到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国度,心灵的冲击非常大,感触非常多,便把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再后来去了南极,写作欲望更强烈了,不久开始了真正的创作生涯。也可以说,我写作很大程度是为了圆孩提时的一个梦想。我坚信自己的写作事业是有意义的,两极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但对我们人类很重要,去过两极的人有责任用一种深入浅出的语言去介绍它。至于说怎样处理二者关系,我觉得科研和创作其实可以做到相互促进,它们同样需要想像力,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实践最初就是来自幻想,更何况写作也是一个对自己科研思路进行整理和再创造的过程。

记者:写作时间如何保证呢?

位梦华:写作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在科学考察时,我同时也在思索该写什么怎么写,闲下来时我就在手提电脑上把那些想法敲下来。在南极,我窝在帐篷里写;在北极,我在阿拉斯加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小镇巴洛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木屋里写作。我在小木屋外面挂了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北京饭店”。与外面恶劣的环境相比,小木屋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如《最伟大的猎手》、《北极日记》、《从阿拉斯加到夏威夷》、《万里追鲸记》、《南极历险》、《北极历险》等都是在两极写成的。

记者:你是怎样理解科普这一文学样式的?

位梦华:科普作品不仅是用文学的语言、手法来阐释科学知识,还包含着张扬科学精神和理念,传达科学的思维方式。像我刚刚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南极历险》、《北极历险》,一方面是向读者讲述探险队在两极的经历,描绘两极的自然人文状况,另一方面也试图就一些问题与读者进行深层次交流:如极地人群那种本初的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人应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二者在精神层面上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

记者: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位梦华:我去年秋天已退休,今年又被单位返聘,还有些科研工作要做。就目前而言,我打算再去一趟北极,主要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写作,完成关于科学技术对爱斯基摩人的影响这一专题的著作。明年2月将在北京召开我的作品研讨会,届时,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代表团也将参加这次会议。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