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容闳学校 饶帮军
【教学预设】
人才话题导入──初读文本──理通文句──交流讨论──迁移反思
【实际教学过程】
1、在初读后,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有说字词不理解的,有说文句不通的,有说千里马悲惨遭遇的,也有个别同学说到人才话题的,还有一个同学说“我从文中读到了作者的悲愤”。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怎么办?课堂一下就没了头绪,随意解决一个问题,还是放手或帮助他们一一解决呢?
2、教者没有放过抓住问题的关键时机,说:要理解文章,必需了解作者。我很佩服这位同学,他从作者的角度,去读文章,你能告诉我,你对韩愈了解多少呢?(答:知道一些)能把你的“悲──愤”(请注意,老师此时别有用心地分读了“悲”和“愤”)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吗?(答:不太说得清楚,只是感觉是这样。)老师顺水推舟,把问题提交到了全班,询问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就这个问题,以文本、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为依据,展开交流讨论。同学纷纷表示有信心。至此,课堂被激活,但同时也偏离了课前预设。
3、讨论交流的过程气氛氛热烈,大家以文为据,讲述自己的理解,以史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以现实生活为据,揭示主题。教师偶尔简明点拔,历时约30分钟。最后归纳为: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食不饱力不足
悲──千里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 才美不外见
伯乐不常有 策之不以其道
愤──人才
鸣之不能通其意 天下无马!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利用了个别学生的认识标高,将这种提纲挈领的作用及时发挥出来,生成了超出预期的动态课堂。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