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郑旺中学 林凡瑞
宋代以“记”为题的散文名篇迭出,其中尤以“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写得多而好,无论内容、形式较之以前都有新开拓,行文更加平易自然,在记叙、描写的同时,特别加强了议论性和抒情性,往往因景(物)出情,借题发挥,抒怀达志,具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下面举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略加阐述。
《醉翁亭记》是一篇历来受人推崇的优美作品,作者欧阳修于庆历四年上《朋党论》,被执政者认为是范仲淹同党,次年被贬谪滁州太守。此文作于庆历六年,由于文中用了较多篇幅描写景物和游乐,因而往往被视为“山水游记”,实则是一篇“亭台楼阁记”,它并非某次游山的记录,主旨也不在写景记游,而是两段议论:“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见这篇“记”主要是记“亭”的所在以及自己为什么以“醉翁”名“亭”的由来。从“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题滁州醉翁亭》)的诗句看,作者因贬居滁州、有醉忘万物、纵情山水的自我解嘲之意,但从“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又幸其民乐其岁物的丰成……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丰乐亭记》)看出,作者也有“小邦为政、期年粗有所成”的喜悦(给梅尧臣的信)。所以这篇文章的主旨。是通过“醉翁亭”的所在以及命名的由来,表达了这位“醉翁”──滁州太守寄情山水的乐趣和与民同乐的怀抱,同时也暗示了治滁政绩。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亭台楼阁记”中最有价值的一篇。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后人范公《过庭录》中有所记载:“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州)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达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说明此文是应朋友滕子京之请而富有深意之作。文章开头概述作记之由:“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万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首先肯定他虽贬岳州,还是做出了政绩。接着就描写“巴陵胜状”及“岳阳楼之大观”,这些都是“亭台楼阁记”必不可少的文字,但十分简约,很快过渡到“悲”“喜”两段,引出“迁客骚人”登楼面对不同景物而产生不同的“览物之情”,然而两者都是情随景迁,以物喜而喜,以己悲而悲。这两段文字看去笔酣墨饱,实在正面表达自己的怀抱作有力的铺垫。最后一段议论,才是写作此文的主旨和意图。“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上文以物喜以己悲相对照,实际是针对滕子京“愤郁颇见辞色”,“罕受人言”而进行委婉的规劝。最后才推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章主旨。据欧阳修《范公神道碑铭》和《宋史、范纯亿(仲淹之子)传》记载,这个千古名句,原是作者自勉,教子的座右铭,这里却借“古仁人之心”而镶嵌入文,毫无自我夸诩、盛气凌人之感,目的也是为了使对方听得进去,以便进行有效的规劝。当然,也是对一切从政者的勉励。结构安排颇具匠心。范仲淹写此文时,自己也免去了参加政事,谪守邓州,庆历新政宣告失败,但他识见高远,不计个人得失,一生克己奉公,心忧天下。这篇文章从楼写起,因楼写景,借景抒怀,表现了这位北宋名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及“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和博大胸怀,是一篇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文辞优美的著名散文。
上述两“记”本属实用文性质,它和古代那些记事颂德的碑文既有关系又有区别。古代碑文语言典雅,风格矜重,文学价值不高。而这两“记”语言自然流畅,写景状物生动形象,运思谋篇都煞费苦心,新颖别致,他们把所记对象仅仅作为缘由,由物抒情,借题发挥,抒写他们贬谪后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忧乐观。这两“记”都把记叙、描写与议论紧密结合,主旨都不在记叙写景,而在议论说理,但不是“议说文”。它们毕竟都是通过具体的写景状物来发议论的,应属“记叙文”,可以说都是以“记”为题,抒怀达志之作。不仅记叙写景生动感人,可以借鉴,警策的议论说理同样给人有益的启迪。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