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征
江山胜境所以引人入胜,有两个因素:一是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一是韵味深长的文化内涵。二者有其一已美不胜收,兼而有之,要让人如痴如醉了。岳阳楼就是兼而有之的。
今年秋天,应岳阳诗社之约,得以登斯楼以四望,圆了多年的梦。仰三楚长天,揽洞庭秋涛,吊汨罗骚魂,抚湘祠斑竹,已令人低回忘返;披览有关岳阳楼的历代诗文,更是至高的享受。管理处赠我一本介绍岳阳楼的书,书中收录了自北宋迄今的文章(包括记、序、赋、散文等)三十多篇,以及南朝迄清末的诗词六十多首,虽不能算全,已使我免于翻检之劳而有纵览千秋之便。
阅读吟味这些诗文,仿佛重踏历史的足迹,仿佛谛听人间的风雨,仿佛看见一代代大文学家或喜或忧或醉或醒,面对湖山吐露心声。仿佛我置身其间,为他们烹茶磨墨捧砚展纸。这许多诗文中,历古常新、至今广泛传诵的首推杜甫的五律《登岳阳楼》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所谓“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楼”。
杜诗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评者以为“壮伟前人所无”。但,理解至此还不够。
杜老弃官入蜀,飘泊西南的十个年头里,寄食故人,穷愁潦倒,已无回朝为官的希望,成了“弃物”。但他仍以炽烈的热情关心国家大事。他在夔州(奉节)写下的《秋兴》《诸将》《咏怀古迹》《登高》等,是他七律创作的新的高峰,也是唐代律诗最辉煌的杰制。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他放舟下峡入洞庭泊岳阳城下,已经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他患半身麻痹和老年气管炎,视力也减退,靠饮药维持生命。他心爱的小女在半路上夭折了,只好草草在岸边埋葬。散了架的乌皮几用绳子捆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寸寸皆是补丁。住不起旅馆,只能以船当作“浮家”。但此老没有消极,反而爱国之情更加强烈,吟咏之声更加雄强。这就是我们的大诗人杜甫!他还写了一首《泊岳阳城下》:“江国逾千里,山城仅(读去声,不只)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不可料,变化有鲲鹏。”大气磅礴,高唱入云,何曾有半点伤感和颓唐?天真的诗人,还梦想此度南征会有鲲鹏巨变,真是可爱得紧!
《登岳阳楼》是热情的迸发,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是理性的思考。“先忧后乐”不仅是封建士大夫立身的规范,而且超越时代,也是现代公仆理应做到的。可惜,而今这样的公仆固然不少,但是先乐后忧、乐而不忧,甚至因求自乐而贪墨、而枉法、而残民、而祸国的不是并未绝迹吗?这篇记一直像火炬一样点亮亿万人心中的希望,至今不衰。
范仲淹不是潦倒的诗人,是有建树的、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和军事家。他身居高官而持家俭素,乐善好施。他不畏权贵,力主改革,关心民间疾苦,兴修水利,减轻赋税,得到老百姓的敬爱。“先忧后乐”,他是言行一致的,这更增加了《岳阳楼记》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范公不曾亲登岳阳楼,文章是应谪守巴陵的好友滕子京之请,在他谪居邓州(今河南邓州市)时写的。而今邓州就在范公的故居建立了纪念馆。去年是《岳阳楼记》写作九百五十周年,春天曾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秋,我过邓州,特地去访纪念馆。那天大雨如注,杳无一人。我立在没脚深的泥水中,擎着一柄破伞,在传为范公作记之处的春风堂前默默致敬。有诗道:“千秋一记寓高情,此老胸涵几洞庭?九百五十年过去,清堂依旧满春风。”
而今岳阳楼二楼正中立着一块诗碑,镌刻着毛泽东同志手书的杜老登岳阳楼诗,黑色大理石衬托着龙腾蛇走的草书金字。楼侧建有怀甫亭,匾额是朱德同志的手笔。一楼正中,满壁是清张照书《岳阳楼记》石刻。书写范记,还有宋米芾、明董其昌和祝枝山等大书家的手迹,有的已刻在诗廊。米芾的手迹写在元丰年间,距庆历仅三十多年,可见此记一出就名满天下了。
岳阳楼的诗文是一部文学史。历代作者,如李白、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欧阳修、黄庭坚,不乏震古烁今的大家,可是他们作品的影响远不如杜诗范记来得大。这个现象颇堪玩味。当今各种流派的文学理论家、文学家,特别是诗人,何不留意一二。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1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