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英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自己的刻苦攻读,经过七年之试,于仁宗八年考中进士,也许正是特殊的成长经历,造就了欧阳修的顽强性格,此后,他积极参与庆历变法,倡导古文运动,成为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但是,官场黑暗,奸佞当权,刚直不阿的欧阳修也难逃被被贬的厄运,《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后的一篇千古佳作。
《醉翁亭记》有抑扬顿挫的韵律,有峰回路转的意境,有错落有致的风景。但读到深处,最让人久久回味的却是欧阳修令人震撼的伟大人格。人生之中,逆境多多,或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或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或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或曰存亡之苦,身处绝境。身在官场的欧阳修被贬滁州,一落千丈,各种苦痛如一张密密之网,但其中最大的痛苦莫为自己的心志之苦。纵观历史上有多少人身处逆境,或沉沦丧志,或怨天尤人,人人都以为受苦是一种磨难、打击、不幸、损失,但是,《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竟然把这苦痛转化成了一种收获、领悟,并完成了生命的再造,他让我们最深刻的领悟到“天空越是黑暗,星星就越发璀璨”的道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醉翁亭记》中处处流露作者对名利的释怀。野花自在而开,自在而落,幽香何须人知;风自清,霜自洁,高洁无须炫耀。欧阳修在美酒与山水之间尽情的排遣放松,时时折射出士大夫性格深出那淘洗不尽的放逸疏散之气,以及达观自适的生活智慧。身处逆境,欧阳修仍能真存自我,诗酒的浪漫和琴棋的趣味,真真羡煞那熙熙攘攘争名夺利的庸人。
问天下有几人能做到如此?此种人且需大智慧,大胸襟,而欧阳修就做到了,而且做的不张扬,不浮夸。他没有像柳宗元一样“心凝神释,万化冥合”,超然于物外;没有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消极隐遁。对名利的泰然处之构成了欧阳修伟大人格的基础,而始终如一专著事业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筑就了其伟大人格的顶峰。也曾借酒销愁,却“饮少辄醉”,缘何?恐怕是虽处江湖之远仍然是心忧天下吧,故而不胜酒力;也曾寄情山水,山水之意,得之在心,谓何?于山水之中看欢乐百姓,方得“独乐乐不比众乐乐”的真谛。为官一方,不论大小,当尽力有为,造福百姓。欧阳修终于悟到了为官者快乐的源泉。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委屈,历史决不陪你哭泣,而它只承认你的贡献,欧阳修革弊兴力,减免税赋,按察官吏,淘汰冗滥。所以,才有了琅琊山上老幼相扶的太平盛世景象,太守宴上众宾喧哗,主客无别的情景。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人的痛苦相比,算不得痛苦,只要把个人的痛苦容入为百姓谋福的事业之中,这种痛苦就会升华为一种绝世的美丽。如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同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同韩愈的“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但欧阳修没有这样滔滔痛快的表白,他只是清波荡漾,含蓄委婉的来上一句:“然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之乐其乐也。”
欧阳修作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不仅仅因为他在文学上的贡献,我想还应该和他伟大的人格有着必然的关系。他集道德、事功、文章于一身,造就了兼具学者、官僚。文人等多种内涵的士大夫文人的人格模式。《醉翁亭记》如同一面澄镜,折射出他丰厚崇高的人格。正是这样一种人格,告诉世人于挫折面前应该力求保持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正是这样一种人格,告诉世人,即使身遭不白,也要牢记本职,克己工作,在为人民的事业中一切功过无须辩驳;正是这样一种人格,告诉世人,唯有心怀天下,才能忘记小我之痛,得终生受用不尽之乐。
这种人格乃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