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实验学校曹刚】
〖简约不简单,语文教学的追求·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正确、合理完成语文教学的前提,没有了目标就如同没有了方向的航船最终会消失在茫茫大海。
教学目标简言之就是“我们要到哪里去?”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教学目标设置指引了明确而可行的方向,它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与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所以,在设置过程中,着眼从上述三点来展开,不追求在某一方面的盲目优化,也不忽略三维中的任何一方面。
另外,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是教师完成与编者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充分考虑与学生的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作者,编者的意图和语文教学的导向性,其次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和接受能力。
在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寻找到课文的“切入口”也是相当关键的。亚里士多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支起地球。”同理,设置目标时也应该巧妙地安排切入口。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第2课《芦花荡》而论,目标设置相当简洁:
第一课《新闻两则》:
1、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2、学会默读、概括、拟标题、扩句等方法;
3、认识中国革命来之不易,从中获取有益启示。
第二课《芦花荡》:
1、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2、在环境描写和作者语言风格中认识小说;
3、感悟、体味敌后抗日民众的英雄事迹和传奇色彩;
教学目标不追求多方面的全面开花,找准方向一节课解决一个或两个问题。指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把问题简洁化、明确化,让学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优化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并具有实效。
【湖南省浏阳市集里中学罗淑莲】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与《蜡烛》的体裁特点,采用同中求异的教学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新闻(也是狭义的消息)阅读时要把握新闻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和简明性。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记叙文的六要素。《蜡烛》是通讯。两篇文章均属于记叙文范畴,记叙文的六要素是相同的,事件的真实性也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新闻要求及时,简明,而通讯时效性没有那么强,语言可生动形象些,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一些艺术加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湖南省浏阳市集里中学罗俊丰】
这个单元以战争为主题,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伴随着战争,也就诞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而表现战争的文学作品,像一部录像机,留下了激烈而悲壮的战斗场面,那些鲜活的英雄人物,能让人们品味到人性的真善美,激起人们对和平生活水平的热爱。
这单元的编排是这样的:第一篇是《新闻两则》,接下来是《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但我教完全部课文后,发现课文如果调换一下顺序可能会更好。《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篇课文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人民那段残酷的历史。而《蜡烛》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时发生的一个故事。《亲爱的爸爸妈妈》表现的是对侵略者野蛮残酷的控诉,而《蜡烛》表现的是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我认为这两篇课文有惊人的联贯性:发生地相同、时间有连贯(前为二战中,后为二战末)、感情的发展更为顺理成章。所以是不是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块,并且先教《亲爱的爸爸妈妈》。特此提出,供同行商榷。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乔冬梅】
本单元的课文多数是在报刊上发表的消息和通讯,教学重点是领悟这些文章丰富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高尚品质和科学精神,同时还要学习消息和通讯的特点,提高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读报的习惯。
经过本单元的教学,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大多数同学掌握了新闻的写法,写出来的消息也基本符合要求。但课堂气氛较沉闷,较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想主要原因是本单元所选课文时间久远,所有新闻都是“旧闻”。同学们对事件发生的背景不甚了解,自然不感兴趣。比如第一课《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如果能把渡江战役的有关资料,最好是音像资料,还有渡江的意义介绍给同学们,然后再来学习课文,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好一些。另外,选一张近期报纸,找一、二则同学们都知道的具有典型性的新闻来学习,这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浓一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