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探访病中林海音向剑帼 廖翊
北京香山的红叶红了,可是对香山魂牵梦萦的“英子”却躺在台北的病榻上。
林海音病了。多年的糖尿病以及突如其来的心肌梗塞击倒了这位海峡两岸读者崇敬的女作家。
带着鲜花和祝福,记者来到台北振兴医院。陪同前往医院的林海音的儿子夏祖焯提醒记者,先生的语言和认知已被病魔无情夺去,最近以来,他甚至吃不准母亲是否还认识他。
进入病房,眼见八十三岁的林海音瘦削的脸上罩着偌大的吸痰器,鼻子上插着鼻饲管。而她的面部神态却始终平静端庄,精心修饰的弯眉仍是那么好看,那双明亮的大眼睛似乎还会说话。
“先生,您还记得北京吗,记得您的城南,记得香山红叶吗?”握着老人枯瘦的手,记者期待着。林海音的大眼睛盯着记者,稍顷,她明白无误地点了点头。
是的,林海音不会忘记她的第二故乡北京,不会忘记北京城南的历历往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一九一八年三月十八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回到日本侵占下的台湾,其父林焕文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直至一九四八年返回台湾。
在北京度过的二十五年时间,被她称作“金色年代,可以和故宫的琉璃瓦互映”。北京城南的胡同、四合院,西山脚下的毛驴,以及脖子上挂着铃铛的骆驼……这些影象都给了她创作的灵感。五十年代至今,林海音已出版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等共四十三部。她以童年经历为蓝本创作的《城南旧事》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出版。林海音这样评价自己在台北写就的回忆北京的系列作品:“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林海音的女儿夏祖丽说,母亲喜欢别人称赞她比“北平人还北平人”。林海音的儿子、作家夏祖焯告诉记者,在台湾的任何时候,她都毫不掩饰地大声说:“我是一个中国作家”,以此自励。
一九八三年,《城南旧事》被大陆著名导演吴贻弓搬上银幕。那份美丽、感人的乡愁和情思打动了大陆的每一位观众,影片上映后,林海音在大陆家喻户晓。
一九九○年五月,已经七十二岁的“英子”回到北京。重走南柳巷,恍若回到童年,让她百感交集。一九九三年,七十五岁高龄的她再度回到北京,参加了《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新书发表会,与冰心、萧乾同为此套书顾问,为两岸文学交流默默地做着工作。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目前设有林海音文库。她同时还为现代文学馆捐赠了一批当初她创办的《纯文学杂志》。这些现在都成为珍贵的文学资料。
台北病榻上的林海音,拉着记者的手始终不放,记者为她唱起了《城南旧事》里的《骊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奇迹般的,林海音眼角出现了泪水。
一九四八年秋,林海音离开北京时,曾与丈夫和孩子来到西山。面对着满山的红叶,离情无限。此刻,当记者离去时,默默祈祷,希望这位深爱北京的老人尽快康复,重返西山,再赏红叶。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