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把质疑当作阅读教学的“敲门砖”──兼谈《伤仲永》的教学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中学 朱明霞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下册 > 伤仲永 > 把质疑当作阅读教学的“敲门砖”──兼谈《伤仲永》的教学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一个学生如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考,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

北宋王安石的《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文眼”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使阅读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进行《伤仲永》的阅读教学中首先质疑: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学生参考课下注释读懂课文后回答:“伤”是“哀伤、叹息”。我又问: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生答:一个神童因“不受之人”最终“泯然众人”。

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我们不妨教会学生运用求异质疑法、发散质疑法、添加质疑法等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接下来我鼓励学生质疑,可以从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中挖掘问题,也可以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想内涵上挖掘问题。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提出的问题真可谓五花八门,经过筛选,我发现以下问题颇有分量: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4、“受之人”与“受之天”有什么样的关系?下面该是解疑了,在解疑中我尽量启发学生相互解疑,打破教师包办的局面。

对于学生的质疑,无论是课始预习性质疑、课中探究性质疑,还是课尾延伸性质疑,教师的态度都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其中,第1问“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被学生回答为“三个阶段”时,我顺势问道:“这三个阶段是平均用笔吗?”有学生答道:“不是平均用笔,而是有详有略。”这时,我提醒大家“有没有疑问要解决”,马上有学生质疑道:“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之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第一个阶段──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时阶段?”我让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经过几个学生的精彩发言后,我总结道: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古人早已懂得作文之法──详略得当。作为今人的我们,更应注意写作文时要巧妙地取舍材料。

当学生质疑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后,我来了个总结性的发言: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我又结合课堂质疑的效果布置了作业: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请写一篇随笔。(500字)

(摘自作者《授人以渔,重于泰山──浅谈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一文,有删节)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