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中学 马晓奕
单元提示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社戏》若要按此要求来教学,乍一看就相当困难,因为此文直接写戏的内容太少,“我”对那夜所看到的戏的总体感受是“扫兴”,惟有花白胡子用马鞭打被绑在台柱子上的一个红衫小丑算是最好的一折。再加上教参把中心阐述为:描写作者幼年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不由得让人觉得还是把这篇文章放到成长单元比较合适。可是,我们若把《社戏》的原文拿来赏析一番,就会发现作者写“我”小时侯在故乡去赵庄看社戏之前还写了“我”在北京的两次看戏。有意味的是,三场戏都枯燥乏味,三场戏都没看到什么,“我”三次中途告退,然而作者的心情意绪截然不同。
对北京两次看戏的叙述透露出极度的压抑。
……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醒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
空间的拥挤、环境的喧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使他觉得了无生趣。
乡村就不同了,景美,人更美。可见“讯哥儿之意不在戏,在乎山水人和之间也,山水人和之乐,得之心而寓之戏也”。这“山水人和”恰恰是社戏给的,为什么呢?关键就在于社戏的“社”字,“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 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可见社戏不但有特定的意义,而且还有特定的环境。它不是在剧院里上演的供人欣赏品味的戏,而是在绍兴这一江南水乡上演的用来祈福的戏,于是乎看戏的过程中就必然洋溢着浓浓的风土人情。因此“山水人和”与社戏是不可分离的,是社戏的一部分。
所以我在教学时这样安排:
1、让学生结合语句说说“我”对用来祈福的戏的感受:
教师总结:在“我”印象中有些戏是很精彩的,所以另人期盼,急切地想看,回来之后还想着可能老旦已经进去了,我神往的戏开演了。不过,也不难发现今夜的戏精彩的并不多, 看来,今夜的戏不尽如“我”意,但是……
2、让学生补充“但是”后面的内容:
给学生提示: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
师语:看来,绍兴的社戏不但有特定意义,还有特定的环境──绍兴这一江南水乡。我们不妨随图片神游一回,同桌间可以边看边说与之对应的内容,希望这番神游能带给你灵感。
学生自然地提到了那里的景和人。
教师结语:看来他并未因戏的不甚精彩而沮丧,反而很留恋、怀念。这一种情感集中体现在何处?(最后一段)
3、抛出矛盾让学生解决,借以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
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提示:出示描写看京戏时感受的语句让学生体验。
师语:同是看戏,环境不同感受迥异,可见,鲁迅对社戏的感受重在“社”而非“戏”。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解决,并组织好语言,请组代表发言。
明确:“我”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淳朴真挚的感情和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的。“我”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4、收束、拓展:
⑴结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
迅哥之意不在戏,在乎山水人和之间也,山水人和之乐,得之心而寓之戏也。
⑵拓展: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拙见,希望题目中引号的作用能确确实实地属于否定。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