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郝廷增 张成果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下册 > 安塞腰鼓 > 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安塞腰鼓”是热情奔放的歌:“安塞腰鼓”是激情洋溢的诗。它以对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的赞美为线索,用“好一个安塞腰鼓”贯穿了全篇。这句话中的每一个“好”字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而这句话文字上的变化又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复、单调。

一好:紧张热烈的气氛

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艺术,鼓随人舞,人伴鼓跃,以激烈的节奏宣泄生命,以飞跃的舞步表达激情,以紧张的气氛诉说追求。为了表现紧张热烈的舞蹈气氛,文章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先描写了鼓:“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后描写了人,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描写了最引人注目的乱蛙一样的脚步和火花一样的瞳仁,又概括描写了整体像斗虎一样强健的风姿。

这一连串的比喻让读者从多种感觉、不同角度去感受这种艺术形式。而文章开端以高粱地为背景的自然界大舞台的描写,渲染出寂静的气氛,反衬了表演时气氛的火热和紧张。文章描写运用的短促的句子、整齐的形式,做到了与内容的和谐一致,恰当地表现了这种艺术既热情又整齐的特点。“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是对安塞腰鼓这种艺术表演形式方面的总结,是对安塞腰鼓第一个“好”的具体阐释。

二好:振奋世界的力量

听觉与视觉的强烈感受,又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安塞腰鼓让人精神振奋,“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是借视觉的感受表达人心灵上的振动。“冰冷”、“恬静”、“困倦”是人对外界的感觉,是观物之人情移于物的结局,反映了人原来的心理状态。安塞腰鼓带给人的雄浑壮观,如同“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让人感到震慑宇宙的伟大气势,而安塞腰鼓循环往复的节奏使人的感受明晰中夹杂着晦暗,但最终却是明晰的──“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读者也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力量来势如山洪、如奔马,“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三好:时代奋进的旋律

安塞腰鼓荡涤着人的心灵,给人精神上巨大的力量,引发人深沉的思索。安塞腰鼓的响声碰撞在山崖上,山崖起了回声,碰撞在人的心灵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呼吸和心跳也融入这旋律中去了,连人的思想也紧跟着这节拍。任何艺术形式都紧跟着时代的脚步,安塞腰鼓敲出的也是时代的最强音。它反映出改革开放不可阻挡的伟大气势,也表现了旧的秩序被打破时的那种艰难与疼痛。

安塞腰鼓是豪壮的艺术,其激昂奋进的旋律,“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击打着那些陈旧落后的思想,引发人深入思索,让人认识到社会如同“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是在不断除旧创新的改革中前进的,让人自觉地同落后的观念作斗争,感受到改革进行时“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文章反复使用“隆隆,隆隆”拟声词,模拟出鼓点的急促与激烈,它象征了改革开放这一时代主旋律的铿锵有力,催人奋进。

四好:深厚久远的底蕴

在被安塞腰鼓震撼的时候,观众可能对这种艺术形式产生思考:是谁敲出了这振奋人心的力量,奏响了这激昂奋进的旋律?是什么孕育了这种雄浑壮阔的艺术形式?这是观众在被艺术征服时进而对表演者和艺术来源进行的探索。是黄土高原的后生们在有力地搏击着,只有黄土高原的后生们才能表演这种气势宏伟的艺术。后生们从哪来的这种力量?“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红豆角角老南瓜并无奇异之处,当然让人吃惊,其实它们只是给后生们提供身体上的能量,给他们提供更重要的精神力量的是黄土高原,是以黄土高原为代表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核心,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黄土高原与多水的江南的对比,更衬托出北方文化的厚重与深广。后生们是黄土高原养育的,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血液里流淌的也是这种元生的民族文化的精髓,所以才有如此奇伟磅礴的力量。后生们的有力搏击,“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后生们表现出的是个体的生命的旺盛与追求,其内在含义却是伟大民族的复兴与强壮。正是因为博大深厚的民族文化孕育了这种艺术形式,表演者又汲取了这种文化的精髓,演绎的又是伟大民族在改革中复兴强盛,所以表演才能取得如此惊心动魄的力量。

五好:叹为观止的艺术

安塞腰鼓毕竟是一种艺术,它给人的不仅是力量的震撼,更是艺术的享受。文章用了四个排比句赞美了每一个舞姿,四句话既有听觉的感受,又有视觉的感受,排比句增强了语言气势,强烈赞美了舞蹈给人浓烈的艺术享受。“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痛快了山河”是指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蓬勃了想象力”则是指安塞腰鼓表现出的丰富的内容。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是对安塞腰鼓艺术的总评,是文章抒情的最高潮。

文章在对安塞腰鼓热烈的赞美之后,又来了一段情感的升华,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动则“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停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如同孔子三月不知肉味,观众已完全沉浸在表演中了,对身边的世界反而陌生,熟悉的鸡啼也感到渺远了。这是借人的感受来烘托安塞腰鼓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是作者对安塞腰鼓再一次深情的赞美。

纵观全文,“好一个安塞腰鼓”作为一条抒情线索贯穿全文,从不同角度去描写、赞美安塞腰鼓。从视觉与听觉所感受到的外在表演形式到心灵感悟到的表现的内容与精神。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先分后总,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一场伟大的腰鼓表演。

(摘自《语文天地》2006年第10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