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实验初中 鲁修贤
读者往往在意《安塞腰鼓》中大量运用的排比,因为文中这些力求多样的排比在句子内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不仅交错互出,而且一连许多,颇有成效地制造了节律、加强了语势、渲染了气氛、抒发了感情,而再加注意,便会发现文中的比喻同样巧夺天工──
一、拈连景物见元气。文章开篇写到:“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显然,其中的喻体“高梁”是从前句“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中拈连而来的。“后生”,即年轻的生命,年轻的生命“朴实”,不做作不招摇不浮耀,像“高梁”一样无华而茁壮,自然健康;这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奔腾踊跃于黄土高原上,受了古老的沟壑和纵横的土地的承载和滋养,越发热烈而完美。正是这个拈连,拈连出了这样的生命当然拥有的蓬勃生力和元气。
二、排比动态夸能量。第7自然段,作者用比喻的排比句来营造忽然之间就爆发了爆炸了的“壮阔”“豪放”“火烈”的腰鼓阵势:“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这时刻,人已然与生命与力量合一,人已经不是概念上的“人”,而成了单纯的生命的载体、力量的载体,只有宣泄宣泄再宣泄,喷射喷射再喷射,“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这伟大、雄浑、激昂、粗犷,也许有点狂野,甚至具有一定的破坏力的腰鼓的能量,改变了人们的感觉,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感慨: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力量更可贵更激动人心更让人叹为观止的呢!
三、重叠定语攫神魂。第20、21自然段对比着设喻。前者喻说江南的流水已经流逝了许多许多,改变了许多许多,已经消散了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种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后者则在“土层”这个喻体之前,重复叠用了“这么厚这么厚”这个表修饰和限制的成分;“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相比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少了些浮躁,缺了些世故。这么看来,似乎不妨理解为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的强调,所强调部分又正是民族立足本土、再创辉煌的坚实前提和基础。因而,这一个比喻也就成为给予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一份诗意礼赞。
四、反衬境界化情韵。文末三个自然段再构比喻。第28自然段告诉大家,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第29自然段进一步强化与开篇照应的静悄悄的气氛,静得“简直像来到了另一个星球”。这种猛然爆发和戛然而止的安排的确别是一番匠心──主体部分因为首尾的安静变得更加火红、热闹乃至气势冲天了。最后第30自然段一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格外形象,以“鸡啼”反衬出炽热后的寂静,虽然鼓声停止了,但人们仍旧沉浸在激情中,或许正以各自不同的种种理解,静静地感受着安塞腰鼓所表达的无比丰富的内涵,享受着安塞腰鼓的节奏、气势、色彩等等带给审美愉悦的无限快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