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奉化市城北中学 王锡权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设计。课堂设计的各环节必须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观,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理念。本文以人教版《竹影》为例,就初中语文“板块式”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构建素质化、板块式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等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只研究认知目标,教学目标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导向和功能。
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新课标关照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从“三个维度”出发,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形成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改变过去习惯上的一些做法,把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如,“知识与能力”目标就是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等具体目标,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应用语言的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 良好的思维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审美情趣、心理品质、语文素养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此可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语文素养应该像一根红线整合“三个维度”,贯穿课堂的始终。所有的教学设计必须紧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来展开。
二、构建素质化、板块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根据散文作品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我设计了“板块式”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
1、它步骤清晰,线条分明,鲜明地表现出阅读教学的有序性;
2、它重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注重从教材中选择最能表现课文主旨或特色、精华的板块组织品读教学,表现出较高的优化信息的水平;
3、它的每个“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且每个“板块”只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各个“板块”之间大致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4、它是一种线条分明的教学思路,也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学习思路,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掌握自学课文的方法。此思路的设计角度和组合方式是很丰富的,“板块”二字只是教学形式的外壳,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巧仍是教材的阅读与运用,仍是教学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我把《竹影》一文设计为六个教学板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教学板块──激趣导入,简介作者。
第二教学板块──朗读说“概括”的话。
第三教学板块──选读说“理解”的话。
第四教学板块──寻读说“发现”的话。
第五教学板块──品读说“质疑”的话。
第六教学板块──阅读体验,归纳小结。
以上六个教学板块,既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品味,又进行创造性阅读、探究性学习。以说、读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以“板块式”结构为载体,以提高人文素养为线索,对该课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思维”。“板块式”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部曲,即一般用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前几个板块拉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或综合,或比较,或提炼,或引申,毕现教学用意、课文主旨、文章亮点。从“碰撞”中产生出几个单独板块所不可能包含的更深一层的东西,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这样一个开放性环节,为学生创设质疑和合作探究的空间,以此整合各个教学板块。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思想相互碰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创新的火花。通过彼此的交流达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使教学视点更集中,教学思路更独特,教学板块更有层次感,因为这最后的“碰撞”能给人一种登高望远,一种意蕴无尽、悠长绵远的感觉,能掀起又一个教学高潮。
三、构建素质化、板块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生命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是很多的,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我们也不忘记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必须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我在《竹影》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读──说──练──结”的板块式教学方式,并把它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四个板块:
读:给学生创造一份收获的机会。
说: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
结:给学生一个感悟反思的空间。
板块式教学思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又像一座层级井然的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不过,“板块式”教学的设计性和程序性,很容易使它流于技术性和工具性的层面,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我觉得“板块式”思路的使用必须结合课文,“因文设法”,注重实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切不可生搬硬套,致使表面形式多样而实际收效甚微。应该优化、整合、活用、巧用课文内容,用线索串连起各个板块内容;或者从“整体运用”课文的角度,提炼出几个能集中课文精华而又有内在联系,可以产生“碰撞”的板块。不容回避的是,“板块式”思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体现了教师的设计思路,体现着教师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和带有倾向性的认识,体现出教师的个人意志。且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限定了思考的范围和活动的领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阅读文本的自由。事实上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个性化的。一旦享有学习的自主权,必能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如何正确、适度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并把它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2003年6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余映潮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之一)
2、《特级教师论课堂教学改革》浙江教育出版社
3、2004年6月《语文教学与研究》,成丽君初中语文板块式教学探索
4、《走进新课程》宁波市教研室中学语文论文汇编
5、2004年7月《语文教学之友》,陈祥书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6、《说课、听课与评课》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