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学校顾振伟】
〖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时机〗
四、捕捉学生大胆质疑的时机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学生大胆质疑的情况。如果能抓住这种时机,因势利导,引发辩论,那么将是渗透德育的大好时机。因为真理越辩越明,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自己找到了真理,而非老师空洞的说教。如我在上《狼》时,有学生提出课文中的屠夫杀死了两头狼,那他和打虎的武松相比,算不算英雄。有的同学认为屠夫是英雄,有的认为不是。我并没有因为这个问题好象和课文关系不大,而简单评论。我把学生分为了正反双方,让学生自由辩论,并总结成词。反方认为屠夫不是英雄,因为他刚开始对狼妥协退让,后来没办法,才把狼杀死的,而且狼是国家保护动物。正方认为,狼在当时很多,危害乡里,屠夫杀狼是为民除害。既然武松打虎是在喝醉的情况下,一开始并没有真的打算打虎,那么屠夫即使是被迫自卫的,也应该是英雄。在双方一番激烈的唇枪舌箭后,我点评到:“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可以有心中的英雄标准。但武松和屠夫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民除害,为他人做了一件大好事,不管他们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我们也看到,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一味的妥协退让是不会有结果的,真正的英雄都是敢于和恶势力斗争的。武松和屠夫都是这样的人。”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是非标准判断和英雄主义观念的教育。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对桥中学廖浩斌】
〖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五步曲”〗
前奏──“扣人心弦”的好奇心: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又是兴趣的先导。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个学生都养成想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克服学生的迷信和盲从,从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如教学《狼》一文时,当我讲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说“谁对狼有新的认识?”一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两只狼和一个人相比,狼的力量强,而人的力量弱,狼完全没有必要“假寐”和“洞其中”,而应该在“缀行甚远”,还没有来到麦场的时候,扑上去,把屠户吃掉。结果不仅没有吃掉一个人,反而让一个人把两只狼给打死了,我认为“狼”不会这么做,而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他的想法引得全班哗然,又激起了其他学生的争相发言。这个学生能想出这一问题,这说明他开动脑筋,勇于创新。我当场鼓励了他。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