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1、“马的世界”这一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明确、集中,但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可以说,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具有问题探究性与课题研究性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指导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时,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围绕课题来展开研究,注意培养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进行研究的意识。事实上,教材中所列四个标题──汉语汉字中的马、历史传说中的马、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也是四个课题,是关于“马”的四个层面的“文化研究”或曰“文化追踪”。把这四个方面研究贯穿、综合起来,便可形成关于马的文化研究的专论。当然,未必要求学生当作专题论文来做,如果同学有兴趣有条件,做一篇论文也未尝不可,但最重要的应是从中培养学生开阔的文化视野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2、本次活动的内容较为丰富多样,若让每个学生每题必做,可能耗时太多。因此,可以分成四个活动小组,对“汉语汉字中的马”“历史传说中的马”“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这四个课题各有侧重地进行研究或开展活动,在此基础上,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或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3、上述四项主题活动,各有特色,各有侧重:
研究“汉语汉字中的马”,主要是借助认识“马”字,进入语言文字这个文化世界,认知一些汉字的演变特点,了解古代人们与马建立怎样的亲密关系,并且这种亲密的关系如何从语言文化中得到反映。在开展这一活动时,需要有一定的工具书,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几本工具书及其用法,培养学生勤用工具书的意识和习惯。
讲述“历史传说中的马”,要让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善于展开联想和想像,使历史资料活起来。只有这样,讲述起来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要注意让学生在“历史传说中”受到积极健康的文化熏陶,要能区分传说中的封建性、迷信色彩的糟粕;同时要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对史料再加工再整理、对历史故事再编创的能力。
在“历史传说中的马”这一主题活动中还穿插了两个讨论题。讨论1:关于马的未来命运。一般而言,两种可能性较大,一是马由此获得自由和解放,放归山野,恢复天性;一是马被人类冷落、遗忘而趋消亡。总之,讨论要基于两个基本点:一是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借助科技的力量,而无需借用“马力”;二是人类对动物态度的重新思考和根本转变。讨论2: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教科书上列举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只是两者考察、思辨问题的立足点和角度不同。教师在组织开展这一活动时应注意:不要追求惟一正确的答案,而要引导学生从讨论中展开对识才与成才、善用才与施展才的关系的思考。
开展以“艺术作品中的马”和“文学作品中的马”为主题的两项活动,旨在让学生用文学艺术的形式再现他们心目中的“马”。如果说,前面两项活动侧重于对“马”的理性的探讨,这后两项活动则侧重于情感体验与审美观照了。同时,在这两项活动中,更能展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两项活动既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合二为一。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时,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⑴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投入情感;
⑵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艺术的鉴赏素养和表现能力;
⑶发现学生的创造潜能和特长,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与鼓励。
4、关于作文指导:
活动是作文的准备,作文是活动的小结。作文既是检测前期活动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学习成果的一种呈现方式。因此,作文在本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使活动与写作相互促进,作文最好在活动之前布置,可以提前提出要求,好让学生在活动中注意积累资料,并做某一方面的深入思考。
本次作文就体裁而言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改写故事”──凭借已有的历史故事改写一则小故事。这类作文,一是要注意展开适当的想像,使历史故事中的“筋骨”变得血肉丰满;二是要把自己的情感倾向融进历史故事,这样写出来才会感人。为此,可对原有的故事的主题、结构进行改造。作为“故事”,要有一定的情节,脉络要清楚,叙述语言力求生动。第二类是“谈谈感想”,这类作文偏重于议论,也可适当融进抒情。行文中有“述”的成分,一般要“述”得简明,相当于“概述”“综述”之类。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写好这类文章,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综述”“议论”“抒情”三者结合方面下一点功夫。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