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 张建伟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是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这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所未有过的,是破天荒第一次。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尤其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们在新学期伊始,就制订了综合性学习的计划,并在已进行的一、二单元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教材一、二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认识自我”“漫游语文世界’”。设计两个活动的意图是,通过系列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语文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认识自我”目的是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达到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对形成健全、成熟的人格,健康地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做法如下:
一、父母眼中的孩子
让孩子了解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体会父母的拳拳爱心,殷殷希望,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从家长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中,真真切切地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挚情感,无形之中孩子和父母的心贴近了,孩子们长大了。从最亲近的人眼中透视自己,往往有震撼心灵的效果,这就是这项活动带给师生最大的收获。
二、这就是我
以课前演讲或专题演讲的形式进行。向同学们展现自我风采,树立形象,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三、写作《我》或《这就是_______的我》
综合前两项活动的内容,写出一个真实的我。这次写作是在一定的积累上进行的,因而内容较为充实,有的还别具特色,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意识,如李萍同学的《名字》,王晓蕾同学的《这就是倔强的我》等等,都写得精彩纷呈,别具匠心。在《名字》一文中,李萍同学对自己的名字过于大众化,重名较多的现象进行思考,认为名字不过是一个代号、以平易的”态度看待这一问题。并对时下改名风提出自己的看法,用较为生动、幽默的语言批评了社会上一些在取名上求新、求特、求异的人。可以说他在活动实践中已经开始学会探究、思考,这对一个少年来说实在是很难得的进步。
四、交流写作成果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评选出优秀的文章。老师对作品评价的同时,也谈谈对部分同学的最初印象,发掘优点,赞美褒扬,赏识关爱,迎合孩子们内心向善的心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懂得赏识他人的可贵。
通过以上的系列活动,以“我”为中心,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感受了亲情的可贵;与同学的互动中,体会到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沟通、了解之上;老师在活动中的桥梁作用也尤为突出地表现出来。此次活动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开启了一扇心灵的窗户,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这次活动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副产品,那就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学习中,有的同学已在不经意间形成了审视自我、省察自我的良好习惯,竟写出了“我”之续集,如沈鸿洋同学的《我变了》、辛德浩同学的《我的过去式和现在式》……“如今,跨入初中的大门已一月有余,我突然间发觉自己在无形的改变。以前我总是喜欢顶撞父母,甚至还在背后偷偷的骂他们。在小学时,我是不以为意地看待这些问题,但在学习活动中,在老师的话语中,我懂得了尊敬父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如果连父母都不屑一顾,那么,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在社会上立足。我不知道是哪一天,我突然领悟了这个道理,彻底领悟了。”言语里掩饰不住的是学生成长的喜悦,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由被动接受改变自我而逐渐向自觉改造自我的良性方向发展,向健全人格的方向发展。他人的激励也许像咖啡,只能暂时提振渴求者的上进心;自我反省才是永动机,使人终身受益。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学会自主、创新、终身学习的目的。
“漫游语文世界”就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从而开发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搜集社会生活中新鲜语汇和不规范现象,注意街头语文和广告语言的表现形式,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写作中学会观察生活。初步了解直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为此开展了以下活动。
1、写作《语文与生活》。
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下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此次作文的结果是内容空洞,无话可说,懵懵懂懂,一桶浆糊。老师看得也是一头露水,不明不白。其实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地留心生活,感受生活,走进生活,更谈不上了解生活和语文的联系了,在他们的印象中语文永远都是游离在生活之外的。老师在了解到学生语文学习与生活的严重割裂的现状后,适时地开展了下面的活动。
2、举行专题讲座,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
主要内容列举如下:
“欢渡(度)春节”(街头标语错别字)
乐(yuè)乐(yào)乐(lè)(易读错的人名)
“百事可乐,即中即奖”(广告语中的书面语)
“一字之错,损失惨重”“一字之改,挽回一命”(语文典故)
“他的歌见证过你的青春”(“罗大佑深圳演唱会”广告词中亮点)
……
这次讲座使同学们突然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在不经意间与它擦肩而过了。接下来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下面的活动,走进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开展搜集公益广告、新词汇、错别字、精彩店名的活动,选择一个主题,分组完成。
⑴公益广告集锦(搜集、分类、评价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⑵新词汇(搜集新词、新流行语、新外来语,感受社会与生活的变化)。
⑶错别字门诊(搜集街头匾额、标语、广告、报刊等用语中存在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正视大众生活用语中语言的不规范现象,懂得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⑷精彩店名举偶(搜集、分类、评价)。
4、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到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分类,编排,编帧设计,制作成手抄报。
5、交流,评价,评选优秀作品。公布张贴,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分享活动的快乐。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精心策划制作,合作交流,气氛空前热烈。透过他们的作品,你可以欣喜地发现,每一篇作品都闪烁着同学们智慧的结晶、合作的愉悦和分亭的快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培养了语文实践的能力。更令人高兴的是,有的同学还主动在随笔中写下了参与活动的心得体会,如江知奋同学的《“新新词汇”发现记》。林敏儿的《寻找错别字》等等。这在无形之中又主动、自觉地实现了第六个步骤──写作“活动后记”。文中写到:“在今天下午,我几乎沉浸在寻找错别字的活动中……它培养了我的观察能力,还有耐心……”“这次活动使我惊奇地发现时代的飞速发展,生活的巨大变化……锻炼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增长了知识……”这些都是发自肺腑的话语,都是真切的体会,可以说他们在实践中“悟里出来了。语文实践和写作、口语交际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学生何需恐惧作文,何愁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这不正说明了写作、口语交际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语文和生活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隔膜,到和语文发生第一次、第二次亲密的接触,学生和教师的心中都流露出一种惊喜、一种振奋,那就是语文的亲切,它不再是永远端坐在语文书上的老先生,板着冷酷的面孔,没完没了地讲着不变的话题,还有就是生活中的语文是如此的新鲜生动、丰富多彩。两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切实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氛围下,我们将开辟一片新的语文学习生活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