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中学 林俐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⑵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⑴学会画、注关键词语,快速筛选信息,把握文章思路。
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文悟道,引导学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生命,进而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引起注意,催动兴奋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 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 生命》,与她同呼吸,共命运,认识人生的真谛。(板书课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探究研讨,走进作者
教师范读,在范读课文后三节时,语气应有由舒缓到略显高昂的变化过程,以反映作者经历了凝重的思考而顿悟的心路历程。
学生仿读,这既是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需要,也是在情感上走近作者的需要。
指名朗读,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中的“生命”一词为什么出现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本文表现了女作家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题目运用反复的手法,表示强调,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的强烈呼唤。
三、品读课文,探究赏析,走近文本
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组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这三个各围绕本段中哪一个中心词展开?
试各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每个事例。
教师小结过度: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的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
由这三个事例引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那么,引出了哪三点思考?在文中划出关键句。
这三点思考分别侧重于哪一方面?
形成板书:
align="left">生命 生命小飞蛾生之欲望生命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找出你最喜欢,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妙在何处,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朗读水平较好的三位学生分别朗读1、2、3小节,全班齐读最后两个小节。要求读得有感情、有变化、有高潮。
四、跳出文章,拓展思维,陶冶情操
试就作者的三点思考,从生活中找出一两个相应的例子。(如欧阳修名扬天下,仍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章,别人问其原因,他回答说是“怕后生笑话”;日寇侵华,梅兰芳息影舞台,续须明志;张海迪高位截瘫,自学成才等)
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谈谈你对人生的感悟。要求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师总结: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五、作业
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一两句;课外阅读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并完成课后练习二;课外阅读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敬一丹的《穆然,谢谢你的笑》(《语文新天地》七年级上)
【案例描述】
示范导读,熏陶学生体会美的情感
还记得在第一个班级教《生命 生命》,出于熟悉文本和检查预习的目的,一上来我就要求学生齐读课文,但是学生的朗读状况让人失望:学生的朗读腔调拖沓乏力,朗读节奏平淡单调没有变化,朗读表情呆板困倦,朗读状态有气无力。这种种现象让我产生了危机意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空乏,对文本甚至谈不上喜欢。
果然,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无论是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还是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都出现了比较被动、压抑、沉闷的现象。这让我不禁产生了挫折感。
怎么办?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我迅速地在脑子里调整、设计。
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我改变教学思路,还是以朗读为突破口,但是由全班齐读改为教师范读。
“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的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的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在这次范读中,我有意识地突出重音,恰当地运用拖腔,或读出惊喜之情,或道出敬佩之意,或诵出坚定之信念。
在我动情地朗读中,学生沉静了,肃穆了,由他们的表情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和我一起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融入作者的情感天地。
他们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而他们朗读的欲望也被撩拨起来了。
因此在接下来的学生仿读中,学生凭着听老师的范读中获得的对文章的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准确清晰、洪亮流畅地朗读了课文。
但是光是准确流畅是不够的,更要读出感情,读出变化,读出高潮来。因此我又通过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找出你最喜欢,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妙在何处,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A说:“‘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的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中的两个‘那样’,突出了‘我’看到飞蛾极力挣扎时那种震惊,那种感动。”
学生B说:“这两个“那样”,不仅是震惊,还有敬佩的感觉在里面。”在试读中他还着重突出了两个“那样”。
学生C说:“‘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很明显,这里‘我’感到很惊喜。”
我追问:“还有哪些词语,你们看出了惊喜之情?”
学生纷纷插言:“‘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的‘竟’。”“‘仅仅活了几天’的‘仅仅’……”
学生D说:“这个段落里,不仅有惊喜之情,还要有‘肃然起敬’的感情。文章中明明白白就告诉我们了。”(生笑)
学生E说:“听自己的心跳后,说‘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有一股自豪之情…”
在通过这样的细读、品读,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情感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体验,明白了课文所举的三个例子,虽然都包含着作者对飞蛾和小瓜苗强烈的求生意识、顽强的生命力的敬佩之情以及对自身生命的重视、震撼,但是三者在情感上还是有区别,有变化的。
接下来,我就指名朗读水平较好的三位学生分别朗读1、2、3小节,全班齐读最后两个小节。要求读得有感情、有变化、有高潮。
三个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了大家的情绪,最后的全班齐读,更是读出了气势,读出了情感,读出了生的乐观,生的热烈。由此,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案例分析】
现在的课堂教学,由于有了录音作品或多媒体的辅助,老师往往不敢范读或者懒于范读,只注重学生的反复朗读或对文章的分析品读。
录音作品或多媒体的辅助,固然可能比老师的范读更准确、更高明、更有技巧,但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那虽偶有瑕疵但动情的范读,比机器更有亲和力,更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景仰之情,更能撩拨学生学习的热情。
范读出于教师口,入进学生耳,了然于学生心,它的直接性、示范性、感染性是其它形式的训练所不可比拟的。好的朗读,不仅充分显露着朗读者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强有力地熏陶着听者。
在范读中,让自如的声音,生动的语气传入学生的耳膜;让深刻的内涵,美好的憧憬流入学生的心田;让语言的美感同时刻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带领学生赏析课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准确清晰、洪亮流畅、饱含感情的示范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避免读错字读错句,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诱发情感共鸣,熏陶学生体会美的情感。
【相关链接】
我很重要
毕淑敏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
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位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们不重要。
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只要计算一下我们一生吃进去多少谷物,饮下了多少清水,才凝聚成一具美轮美奂的躯体,我们一定会为那数字的庞大而惊讶。平日里,我们尚要珍惜一粒米、一叶菜,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出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
当我在博物馆里看到北京猿人窄小的额和前凸的吻时,我为人类原始时期的粗糙而黯然。他们精心打制出的石器,用今天的目光看来不过是极简单的玩具。如今很幼小的孩童,就能熟练地操纵语言,我们才意识到已经在进化之路上前进了多远。我们的头颅就是一部历史,无数祖先进步的痕迹储存于脑海深处。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回溯我们诞生的过程,两组生命基因的嵌合,更是充满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机遇的产物。
常常遥想,如果是另一个男人和另一个女人,就绝不会有今天的我……
即使是这一个男人和这一个女人,如果换了一个时辰相爱,也不会有此刻的我……
即使是这一个男人和这一个女人在这一个时辰,由于一片小小落叶或是清脆鸟啼的打搅,依然可能不会有如此的我……
一种令人怅然以至走入恐惧的想象,像雾霭一般不可避免地缓缓升起,模糊了我们的来路和去处,令人不得不断然打住思绪。
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心底。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我们的记忆,同自己的伴侣紧密地缠绕在一处,像两种混淆于一碟的颜色,已无法分开。你原先是黄,我原先是蓝,我们共同的颜色是绿,绿得生机勃勃,绿得苍翠欲滴。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关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齐斩斩折断的琴弦,每一根都在雨夜长久地自鸣……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与朋友相处,多年的相知,使我们仅凭一个微蹙的眉尖、一次睫毛的抖动,就可以明了对方的心情。假如我不在了,就像计算机丢失了一份不曾复制的文件,他的记忆库里留下不可填补的黑洞。夜深人静时,手指在揿了几个电话键码后,骤然停住,那一串数字再也用不着默诵了。逢年过节时,她写下一沓沓的贺卡。轮到我的地址时,她闭上眼睛……许久之后,她将一张没有地址只有姓名的贺卡填好,在无人的风口将它焚化。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我很重要。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
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我很重要。
我重复了一遍。声音放大了一点。我听到自己的心脏在这种呼唤中猛烈地跳动。我很重要。
我终于大声地对世界这样宣布。片刻之后,我听到山岳和江海传来回声。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分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
我很重要。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漫地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憾。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靠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条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种子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高处何处有赠给毕业同学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正病危。
他找来村中最优秀的三个年轻人,对他们说:“这是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了,我要你们为我做最后一件事。你们三个都是身强体壮而又智慧过人的好孩子,现在,请你们尽其可能的去攀登那座我们一向奉为神圣的大山。你们要尽其可能爬到最高的、最凌越的地方,然后,折回头来告诉我你们的见闻。”
三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笑生双靥,衣履我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那地方真不坏啊!”老酋长笑笑说:“孩子,那条路我当年也走过,你说的鸟语花香的地方不是山顶,而是山麓。
你回去吧!”一周以后,第二个年轻人也回来了,他神情疲倦,满脸风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我看到秃鹰盘旋,那是一个好地方。”
“可惜啊!孩子,那不是山顶,那是山腰。不过,也难为你了,你回去吧!”一个月过去了,大家都开始为第三位年轻人的安危担心,他却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酋长,我终于到达山顶。但是,我该怎么说呢?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
“你难道在那里一无所见吗?难道连蝴蝶也没有一只吗?”
“是的,酋长,高处一无所有。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只有想起千古英雄的悲激心情。”
“孩子,你到的是真的山顶。按照我们的传统,天意要立你做新酋长,祝福你。”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