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第七中学 李豹
语文新课标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专门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教材的编写也在这方面花了很大的气力,做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上突破了以往各部分互相孤立互不关联的格局,创造性地把这三块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样,既明确了学生活动的目的,对写作又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当然,如何组织好“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人就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这就是我”进行初步探索,并且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如下:
一、课堂设计及执行情况
1、第一课时的活动内容为“自我介绍”。我把全班分成四个组,由各组组长组织各自成员逐个进行介绍,并由所有成员评价,推出两个最佳选手在班上进行介绍。这样由各组推选出来的八位选手在精心的准备下,在全班同学面前尽显风采。当然,我还选了五名同学当评委,采用评分制淘汰了两名选手,并宣布六位获胜者参加下次的“推荐自己”活动。
2、第二课时的活动内容为“推荐自己”。为了实践新课标的多元评价制度,这节课我特地请了两位家长,两名学生与一位老师组成评委小组。并设计了这么一个自我推荐的内容:班级准备成立一个图书角,经同学们的捐赠以及多方筹集,已有两百多本图书,现缺图书管理员四名,这四名图书管理员必须从上次介绍自己的六名优胜者中产生,希望六位同学能就如何管理好班级图书角做一次较周详的自我推荐。当然,六位同学结合自己的特长,把深思熟虑过的管理办法,用精彩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精彩的表现也深深打动了评委,六位同学的分数。难分高下,但为让同学们明白“竞争是残酷的”这个道理,还是淘汰掉其中两个。同时我让所有同学都明白今天的活动成功也将为以后的事业成功奠下牢固的基础。宣布四位优胜者就是明天模拟面试的考官,而全班同学就扮演应聘者。
3、第三课时的活动内容自然就是“模拟面试”了。这节课我有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那就是加大课堂活动的开放程度。于是,课前我只告诉全班同学,假设四位优胜者就是当前本地区的四大财阀,他们各准备办一个公司,需要招聘公司各部门管理人员及员工,希望大家为明天的“应聘面试”做好充分的准备。结果到第二天上课时,同学们的表现竟然令我大吃一惊,他们的想象确实出乎我的意料。其中有两位女生居然贴出一份色彩斑澜的“麦当劳·可可公司招聘启示”,其中包括招聘人员情况,应聘对象要求,面试办法以及工资待遇等,俨然一家正规的公司老总。当然应聘者也不甘示弱,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们居然自用纸与笔,甚至用自家电脑与打印机制出一份又一份的学历证明、毕业证书(诸如北大、清华大学毕业)等。当然其他两组的表现也是异彩纷呈。
4、第四、五课时为当堂作文。我要求同学们回顾这一阶段来的活动,写一篇《这就是我》为题的作文。当然这两节课算是最沉闷的了,但同学们由于有了前一阶段的活动为基础,自然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至于能否笔底生花,那就不是我现在就能要求达到的目的了。
二、教学后的思考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只是一个配角,仿佛更象一个打杂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点就是我这次活动的最大收获。当然,我又是活动性质的导向者。初一学生在措词表达上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如招聘启示上要表达的是“工资与待遇”的意思,结果他们表达成“利益与利润”,再如“司机员”、“财务员”、“导游员”……这些明显地不符合语言规范的用法,我就利用总结时给予纠正。除了这些,我还意识到了要想把握好课改理念,适应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变机械传授为实践探究。
通过本次活动,我意识到在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开展各种综合性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一些调查研究等。美国教育家克莱恩曾经说过:“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际参与,其实也就是活动。在指导学习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活动,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那么该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呢?我想,除了创设情境,使之感兴趣外,更主要的是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或者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辩论。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我设计这个课题前三节课的初衷。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也就高起来。可以说,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
这次活动我整整用了5个课时才完成。这样,不免就有人提出疑惑:花这么多时间在这“花哨”的活动上值得吗?有用吗?这样下去有足够的时间来教完这本书吗?我乍地一想:对呀!怎么教完这本书呢?单单第一册语文就有6个综合性学习,这岂不是要花6周的时间来上吗?可又仔细地想,教不完又怎么样,我的学生是这样的感兴趣,是这样的主动参与活动,而对一些枯燥的文章学习却是兴味索然。更何况教材始终是死的,人是活的,人不能被教材所左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应该在用教材,而不应该在死教教材,如果到现在还是照本宣科地教教材,那么教材再新,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新课改。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时代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利用好教材,甚至也可以精心设计辅助教材和校本教材。
3、变书面练习为语文交流。
对这次活动的另一方面思考来源于口语交际。通过这次活动,我才惊讶地发现学生的口才是那么的棒,表现欲望是那么的强烈,想象力是那么的丰富。这也使我对以前那种通过布置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的语文水平“精益求精”的做法产生了怀疑。就口语交际这一考试形式而言,从本质上说它应该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是模式化的,那么通过大量的书面练习来应付口语交际无疑是“纸上谈兵”。我认为现在该是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了。与其一味地“纸上谈兵”还不如多上几次这样的口语交际课,让学生有机会实战演习,这样才不至于再塑造出一群语文学习上的“赵括”来。
4、变封闭性课堂为开放性课堂。
这次活动使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一味地拘泥于过去那种教师分析课文,学生机械接受的模式,更不应该拘泥于教师的知识视野,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以上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新课程理念所需要的,它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最多只是学会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可能达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成果,而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不想让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也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宽阔,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宽阔。既然语文学习的范畴是这么的宽广,那么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语文课堂,完全可以是让学生天南地北海聊一番的开放性课堂,而不应该过分地限制学生的思维,只让他们局限和满足于课本,而缺乏自主、合作特别是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势必再次导致语文教学的“少、慢、差、废”的局面。相反,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有义务使每一节语文课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这样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当然,以上思考只是本人肤浅的一点看法,但我坚信,只要能把好语文课这一前提性质(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讨论课或其他的什么课),哪怕课堂更开放,学生更“离谱”,课也会上得比较成功的。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