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三十七中学 朱紫彪
这个单元的阅读课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
单元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吟诵涵泳,熏陶感染,培养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以及灵气、悟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非常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审美的素质、能力,如“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本单元正是这些精神、原则的具体实践。
这套课本是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三大板块来建立整体框架,本单元属于人和自然的这一板块。人与自然可以析理出多层次、多种类、多方面的关系,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审美的层次或方面,亦即从人类的文学的、艺术的角度或方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对自然的审美化的、艺术化的认识和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能力、悟性的认识和开发。从这意义上说,本单元在本册课本乃至整套课本中都具有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课文都是抒情的,有现当代散文、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内容健康高尚,风格清新优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春》和《济南的冬天》是传统课文,进入课本后,更注重发掘其审美的素质;《山中访友》是新选课文,内容、风格均适合学生接受、体认,虽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亦在当选之列,而且因其时新、以“当代散文”之名占一席之地;《秋天》是一首现代诗,虽时隔甚久但内容凝练,意味醇厚,风格清新,首次入选课文,应不负师生众望;《古代诗歌五首》都是传统课文,也都是“课标”规定背诵篇章,入选课本,更注重发挥其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一是课文的诗化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二是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诗文语句。
如何根据单元重点实施教学?这里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美,有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审美,是主体以感性观照的方式对审美对象的美的素质的过程,也是主体内心品赏、评价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体验美在主体心灵感染、熏陶的过程。描写自然美的诗文,兼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多种美质。本单元以审美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不要求作深刻抽象的理性分析、高屋建瓴的美学探究,只要求对课文作浅近的、感性的感知理解。以及初步的审美评价。下面从两方面分解说明。
1、感知课文的美情美意。课文是多重要素(包括审美要素的)的载体,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观照、解读,全都有依凭读者的阅读意向而定。既然本单元都有是描写自然景物的优美诗文,我们自选应该抓住美情美意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赏美的过程。例如《春》和《济南的冬天》,解放前就进入课本,放置于 “描写文”的单元,关注其文体的若干要素;现在将它们当作抒情文来读,不仅关注其内容如何,更品赏课文中的物象与意境的性状、色彩,体验和品评课文美情美意作用于读者心灵的方式,、程度,这将别是一番滋味。
2、赏析课文美的语言。“课程标准”中说:“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单元都是辞意双美的课文,感知和理解美和语言和语言的美,这本身就是单元的教学重点,而且感知课文的美情美意也要通过赏析语言来进行。可以说语言是引领读者的感知力、领悟力通往课文的艺术世界的桥梁。成人读者也许凭着对作品形式与内容的直觉和精深的理解能力,可以急速地掠过语言层面而深进作品底蕴;但学生的语言经验系统尚未建立,或虽建立尚未强化和完善,语言的‘屏障’仍阻隔着他们,所以仍需“淹留”在揣摩语言的层面。当然,这一“屏障”并不是必然和永久的,学生完全可以将赏析语言作为“入口”,深入课文内蕴,感受作者情怀。过去的语言教学也许过多地重视语言的实用性,。较少地注意语言的审美特性与功用;现在的语言教学目标定为语言的美,或美的语言“单元提示”说: “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将品味语言美提到“艺术享受”的设计。而且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都有品味精妙语言的韪,有要求积累诗文佳句的题目,有要求背育的题目。
赏析语言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诵读。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科学分析以及教学实践的经验,七年级的学生仍较多地沿袭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正是本单元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有人说,诵读是学生培养欣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也许有点夸大,但也说出了诵读之于教学的重要性。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单元提示”说“要反复朗读”,《春》的提示说“多读几遍”,《济南的冬天》的提示说“反复朗读课本”,《秋天》的的提示说:“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古代诗歌五首》的提示说“读古代诗歌讲究抑扬顿挫;另外,“研讨与练习”中多次提到要朗读课文,大部分课文要求背诵。由此可见诵读教学在本单元中的重要性。需要提醒是,要求学生诵读乃至美读,教师要率先学会美读;要求学生背诵教师最好自己先背诵。
第二,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境,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像。“课程标准”中说:“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习优美的诗文,注重情感体验可以说是抓住了根本。对“情境和形象”的感知、感受,即是发挥联想和想像。不仅要善于体验,还要能说出来。大量研究表明,审美心理主要由四种因素构成,即感知、理解、情感和想像。所以我们强调情感、想像等,是着眼于学生主体方面,亦即从学生的心理意识方面,改善、增进他们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下面也从丙方面军分解说明。
1、发挥联想和想像。阅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如专家所说:“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文学鉴赏”条)“感受”就是体验。欣赏文学作品时的体验,最重要的两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联想和审美想像,它们是文学性体验也是文学欣赏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即使是文学修养很好的人,联想和想像也是不可绕过的“门槛”。然而在成那里是“开始”的地方,在学生这里可能就是较高境界。成人可能在感性化的欣赏之后,进入抽象的、理性化的思考;学生的欣赏则如终与形象相伴,不可须臾分离。从文学作品的功能实现和生成规律来看,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需要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是读者进入作品情境的又一必经之路,脱离联想和想像的阅读,就不是文学欣赏的阅读,而可能是其他性质的阅读(例如科学性的、专业研究性的);再有,作品的原有的画面、情境、意象,要衍生、迭生出新的内容,亦即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也需要联想和想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未必赶得上成人,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绝不比成差,他们通过形象直观的思维深入课文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尽情地体验,这是他们的心理意识功能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他们的阅读心理的优势所在。基于这种认识,课文有意识地作了一些新尝试。例如,《秋天》的提示说;“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见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济南的冬天》的提示说:“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春》的“研讨和练习”中有这样的提示:“想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你能说出‘偷偷’和‘钻’用得好在哪里吗?”“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古代诗歌五首》的“研讨与练习”中有这样的题目:“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些都有明确地告诉学生依靠联想和想像去体验课文情境,体现了课文编写者的良苦用心。片面地发展学生的知性思维、抽象思维,忽视、淡化以联想想像为主的感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学生刚一接触文学作品,就带领他们立即进入主题探讨、思想分析的阶段,跳过了必要的中介阶段。事实上对学生来,联想、想像的功夫做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深刻。
2、感情教学。与以联想想像为主的感性思维、形象思维相伴共生的心理意识活动是感情,一般认为,联想和想像的基础和动力是感情,感情之于文学欣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勰说:“缀文者情动以辞发,观文都披文以入情。”刘熙载说:“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现代学者说:“无视文学鉴赏过程中感觉和感情上肯定和接受才能在理发上肯定的接受,也是片面的。”(顾骧,“文学鉴赏”条)当今语文教学的讨论中,对情感培养、情感教育的呼声日见其高,那种“无情教育”的课堂教学应当在否定、革除之列。所以本单元有意识地强化情感教育,注重发掘课文的情感源泉,引导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起来。例如,《春》《秋天》的练习分别有这样的题目:“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山中访友》的提示说:“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通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情感有审美情感的非审美情感之分,也就相当于文学化、艺术化情感和生活情感之分。进入优美诗文的欣赏状态,实际上就意味着进入审美情感的状态。要提醒学生,提升和美化平常的、生活化的、非审美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调适到审美的、优雅的状态中来。单元提示特意往这方面引导:“这个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如何实现情感教学?这里作简略的提示:让学生美读中调整好情感状态,在美读中“进入”情境;在欣赏、研讨课文时注意体认作家、诗人的情感,将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力求与作家、诗人的心灵贴然无间;注意分辨作家、诗人表达的情感的性质、类别和程度;造成一种课堂情境与氛围,大家相互激发、相互交流;允许对作家、诗人的情感作独特的体认和说明。
第三,注意文学课的定性与定位。本单元学习古代、现当代诗文,是进行文学欣赏教学,但是由于文学欣赏不是本册课本的主要任务,后面的课本将有专门的文学欣赏的内容,所以又不能过多强调文学欣赏之间。单元教学任务中的语言揣摩、联想想像、投入情感等,概括起来是:
1、诗文之美;
2、诗文之情;
3、诗文之语。
这些不光是文学欣赏的要求,也是语言教学的普遍要求。也就是说,本单元的教学,既要有“诗文”教学的特征,又要符合本册课本的整体性要求,避免过分的“特殊化”。另外,单元内容有意回避了文学知识(文学欣赏知识、文体知识、文学史知识等),这些知识留作今后的教学任务。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